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不忘初心 民生为先

——垦利经济开发区(兴隆街道)大河村、大王村搬迁改造改善民生工作侧记

2017-11-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李广寅 王磊 樊京龙
  
  10月26日清晨,声声爆竹响彻云霄,大河村拆迁现场人头攒动,挖掘机钢臂齐整,整装待发。标志着大王村、大河村搬迁改造正式启动,垦利经济开发区创造了“一户不落、和谐拆迁”的范例。
  大王村、大河村位于垦利经济开发区,方圆几公里都是投资兴业的乐土。随着多年来的发展,这片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优厚的亲商条件和完善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下,今年1—9月份,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35.3亿元,同比增长31.5%,发展速度令人惊羡。
  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升级,一头关系百姓安居乐业。近年来,垦利经济开发区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实施民生工程和便民实事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棚户区改造工作便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作为今年全区棚户区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河村、大王村走到了历史性的转折点。
  
住有宜居的信念
  安居才能乐业。7月13日,垦利经济开发区召开大河村、大王村搬迁改造动员会议,成立了搬迁改造指挥部,抽调70余名机关干部入驻各村,旨在以迅雷之势完成民之所愿。
  229户、1273口人,要在三个月全部完成,能实现吗?许多人心中都打了问号。“这是场历练干部作风的战斗!要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办法议到底,一个标杆垂直到底。坚定必胜的信心,坚定政策底线,坚持强势推进,一户不落地圆满完成!”垦利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于龙飞在动员大会上掷地有声,让大家的疑虑不驱而散。
  “在做好政策制定、成立指挥部、成立监督委员会、文件印刷等工作后,指挥部将办公室设在了距离两个拆迁村一公里外的兴隆花园物业办公室,以方便指挥部成员沟通工作,随时了解情况进展,第一时间赶赴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张俊峰介绍。
  早上七点点名,中午吃大锅饭,晚上六点半开会总结……机关干部孙亮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甭管是领导干部还是一线人员,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能看出来,我们拧成了一股绳。”
  为将工作进一步细化,指挥部确定了4个工作小组以及办公室和督导工作组,印刷相关文件、明白纸、各类公告、入户调查表及户型选择表共2000余份。而后,指挥部所有成员集中精力,仅仅利用了4天时间,就完成了宣传发动、发放明白纸、入户调查、民意户型选择、宅基地确认等工作,还利用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定了评估公司。
  之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旁人看来很复杂的事,张俊峰认为民意是最大的推动力。“从一开始成立指挥部,政府就组织各村村民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拆迁监督委员会,参与拆迁工作的所有环节,大锅饭我们都是一起吃的。”张俊峰笑着说,正是借助这一创新举措,大王村和大河村的拆迁不但没有遇到过多阻碍,还赢得了众多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7月21日开始,开发区利用8天的时间,由各小组带领评估公司人员到村入户进行房屋及其他附属物的评估。各小组全部完成了涉及宅基数、电话、闭路、网线、给排水管网的数据落实,汇总了需要安置楼房数和所需的户型,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温馨棚改的样板
  工作进度压茬进行,“7+X”的工作强度,1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没有把他们累垮,反而让他们迸发出昂扬向上的精神。
  “就是在这个时间里,谁能和村民交心,谁就能把工作做好。”在基层工作近30年,对于如何同村民打交道,四组组长任兰田深谙其中的道理。
  任兰田所在的组负责大王村的66户居民,由于白天村民有各自的工作,如何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做工作成为了一个难题。指挥部的成员们经常于清晨一早或者晚上到村子的大街小巷、居民家中,甚至是村民吃饭的空当,他们拿着小板凳坐在一旁跟村民交心,将拆迁政策悉数告知,让他们充分理解。
  连日高强度的工作,让许多组员们有些吃不消。8月中旬,王群邦得了重感冒,伴有39度的高烧以及支气管炎,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完成阶段任务,王群邦依然没有请假,坚持去户里做工作。“当时看见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晚上11点还带着病走街串户,我心里真是非常感动。”大王村党支部书记李传江告诉笔者,村民看到这种情形也非常受触动。
  7月24日下午,二组张君安顶着38度的高温在老刘家的院门口等了半个多小时,对方始终没让其进屋,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裤。“故土难离我们都很理解,面对群众我们的姿态再低都是应该的。”
  小宝连续高烧不能看望,怀孕7个月的妻子独自在家中不能陪伴,病床躺着的老娘不能照料……大局面前,同志们舍弃了亲情,亏欠了家人,却没能阻止他们工作的进程,一户不落的完成了对所有住户的调查、宣传、测量、复核、评估和签约。
  截至10月19日,前后历时96天完成了全部房屋的腾空工作,没有落下一户,在全区率先完成了目标任务,为全区棚改工作树立了样板,积累了宝贵经验。
民生为先的答卷
  棚户区改造,是给群众的红利。拆迁仪式现场,从村民代表们的言行举止上便不难看出,他们对这次拆迁工作的满意度。
  “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是两个村的一件大事,是一件造福当代、利在子孙的大实事、大好事、大喜事。”仪式上,村民代表大河村村民刘玉华用了几个“大”字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刘玉华告诉笔者,作为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他们多年来最大的愿望就是政府能够进行改造,住上新房,生活在干净、整洁、绿化、美化的新环境中,从而切身感受到垦利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带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今年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在拆迁改造前期,工作人员多次到我村宣传相关拆迁安置的政策和补偿方案,听取我们对拆迁工作的建议及问题的咨询,体现了政府依法拆迁、阳光拆迁的宗旨,让我们在拆迁中得到实惠。所以我们两个村没有一户落下的,圆满完成了党委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
  10月25日,在大王村和大河村现房安置抽签分配现场,村民周连营抽到了心仪的房型。“住这么大的房子不用花钱,政府不但给装修好,还补偿了十几万元,以前想都不敢想。”
  居者有其屋。近年来,垦利经济开发区(兴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直把改善辖区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先后投入5亿元完成了南成寨、北成寨、兴隆、黄店、杜屋、周屋、同兴、广兴村8个村的拆迁安置工作。”于龙飞说,今年,开发区(兴隆街道)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实施了大河、大王两个行政村,5个自然村的搬迁改造,目前正加快搬迁改造工作进度,确保房屋拆除11月底前完成,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建设“宜居宜业新城区 美丽幸福新垦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