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聚焦

城中村改造的“屯西样本”

2017-11-02 作者: 周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周艳 

  从屯西村到现在的屯西社区,963户村民摇身一变成了市民……10月16日,记者在寿光市屯西社区看到一排排现代化的居民楼林立,绿树成荫,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社区公共区域聊天。村支书葛茂学告诉记者,这里曾是破旧不堪的城中村。
  据介绍,屯西村先后经历5次拆迁,未发生一起信访案件,24栋楼一次性分房成功,没有一户提出质疑。为什么拆迁改造工作这么顺利?葛茂学说,这是因为村里摸索出了一套“阳光改造”的经验,从改造方案的制订到建筑材料的选择、楼栋楼层的分配,村党支部主动张榜公开。针对群众关心的建筑质量问题,由群众推选出的23名代表全程监督,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由村民实名投票决策,最大限度打消了村民的疑虑,村民自然搬得放心。
  在屯西社区,记者注意到这里没有一家安装防盗窗,即使是低楼层的住户。葛茂学解释,社区里安装了486个摄像头,保安每2小时巡逻一次,入住后从未发生一起盗窃案件,治安好,自然住得安心。
  从大瓦房到现在的楼房,变化的不仅是居住环境,还有生活方式。村民一步上楼变市民,很多旧的生活习惯一时改不过来。村党支部早考虑到这一点,2015年交付钥匙时,就同步发放了《屯西社区村规民约》和《物业管理制度》,对移风易俗、环境卫生、车辆停放等进行规范。刚开始一些村民很不习惯,也不在意,一段时间之后感受到了规范带来的好处,也都欣然自觉遵守。就拿红白喜事移风易俗来说,葛茂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办场白事得花上六七千元,甚至上万元,现在观念转变了,两千多元就够了。
  居民实现角色转变之后,社区今后的发展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当初社区改造留下了9万平方米的沿街房和近2亿元现金。这些集体资产如何运营管理,才能实现保值增值?有过担任乡镇企业厂长经历的葛茂学认为,应当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村庄。他说,前几年寿光现代中学准备扩招,村里积极对接,投资2.2亿元建设了屯田学校,出租给现代中学,年租金1300万元,这样一来就把流动资金变成了固定资产,既有了稳定收入,还能持续增值。
  针对沿街商铺人气不足的问题,村里决定把年底集中发放的肉奶蛋油变成日常发放的“福利票据”,村民在沿街商铺吃饭、购物、理发时都能使用,商家在固定日期到村里兑付现金。同时,规定发放的票据必须在规定时间用完。
  这样就使票据流通起来,既满足了群众需求,又盘活带动周边商店,目前93%的沿街商铺被抢租出去,年租金达到9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