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大探索有担当、能奉献、会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叫响“聊大品牌” 彰显“聊大气派”

2017-11-02 作者: 王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王黎
     本报记者 王原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近日,聊城大学9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受到学校领导的表彰。截至目前,聊城大学共有956名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245名志愿者服务期满后自愿留在西部,参加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
  聊城大学西部计划志愿者中,涌现出了“西部最美的彩虹”孙宗清、“感动山东人物”提名奖陈之海等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多人次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奖章,被团中央领导评价为西部计划的“聊大现象”。
  “爱国家,爱集体;守公德,尽义务;与人善,乐助人;重然诺,守诚信;人之美,在心灵……”是聊大学子口口相传的文明公约。聊城大学地处鲁西,这块热土留下了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近些年又涌现出孔繁森、张海迪、白云、徐本禹等一批家喻户晓的英模人物,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长期坚持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聊城大学植根于鲁西这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积极探索有担当、能奉献、会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批脚踏实地、负重致远的高素质人才,叫响了一个又一个“聊大品牌”,用扎实的德育工作、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因材施教的特色培养机制,向“精致利己主义”高声说“不”。
  “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更感谢可爱的孩子们给我最特别的青春记忆。这将是我人生中一笔很大很大的财富。”聊大美术学院的胡业飞,今年实习支教时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说出了聊大近万名师范生的心声。自2008年开始,聊大学子前往乡村开展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足迹遍布聊城7个县(市、区)的205所乡村学校。改变了乡村教师年龄老化、不分科目的“包班制”教学方式,受惠中小学生近10万人。
  目前,聊城市65%的中学教师、30%的中小学校长是聊大毕业生。聊大毕业生已成为支撑聊城基础教育的主力军,发挥着引领聊城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为帮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聊城大学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了季羡林学院。该学院从大学一年级吸纳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采取小班制和导师制,让这些学生在常规课程之外,接受“羡林讲堂”等教育方式,拓展学生视野和创新意识。车辆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英语、小学教育等9个师范类专业实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有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今年,季羡林学院毕业生考研率高达78%。2017届毕业生陈云堂手握企业培训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师等5张证书,凭借大学期间的四次成功创业,参加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节目,以稳健表现赢得了多位大咖的青睐。
  令人称道的“聊大现象”远不止此。近年端午节,观看中华龙舟大赛的人们可能会疑惑:地处内陆的聊城大学何以培养出屡夺桂冠的龙舟大赛强队?依托江北水城的地域优势,聊大十几年来一直努力发展水上竞赛项目,还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比赛。一代代龙舟队员,在教练的带领下,夏天头顶烈日、冬天砸开冰面坚持训练,用磨出血泡和硬茧的双手,举起一座座奖杯。2017年端午节央视直播的中华龙舟大赛福州赛场,在现场9万名观众的欢呼声中,聊城大学女队激流奋进,包揽100米、200米单项冠军,取得总成绩三连冠。
  同样令人惊艳的是,在“精武—2016”军事项目对抗赛上,聊大国防生“勇冠三军”,与全军10所军事院校的代表队同场竞技,一举夺得国防生组总排名第一名,展现了专业文化与综合素质全面过硬的“聊大气派”。
  积极务实的培养模式,正在结出丰硕成果。据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统计,2017年,山东省高校共有20个专业入选全国排名前5%的五星级重点优势专业,聊城大学占有2席;聊城大学还拥有15个全国排名前6%—20%的四星级优势专业。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决赛上,聊城大学3位学生获得竞赛特等奖,38位学生获一等奖,学校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聊大荣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21项……独立办学近半个世纪,17万高素质的应用人才走出聊大校门,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绽放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