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广角

■班组创新故事

任杰:从抄表工到“创新达人”

2017-10-31 作者: 左丰岐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郭轶敏 王宪才
     本报记者 左丰岐
  
  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杰依托公司搭建的创新平台,立足岗位,既解决了一个个工作难题,又培养了一大批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后备工匠,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带头人。
  任杰是国网山东莱芜供电公司计量室装表接电班班长,他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装表接电员,却一直有着发明家的梦想。参加工作15年来,他先后研制出20多个专利,用智慧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达人”。
执着源于挚爱
  当电力设备因烧毁造成数据丢失时,有没有一个类似飞机上的“黑匣子”的东西能记录保存各种数据?针对逐渐拥堵的交通状况,能否设计一种“人车混行”的新型立交桥?……你永远也无法知道任杰下一秒会想什么,他的脑子里总是装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爱思考,喜欢发明和创造,无论遇到什么难题,都会想方设法去解决,去改进。任杰的这些特点,他在参加工作后发挥得淋漓尽致。2001年,任杰进入莱芜电业局成为一名电费抄表员。验电、开表箱、复诵、记录,尽管每天要无数次重复这些简单而枯燥的动作,但他做起来总是一丝不苟。
  细心的任杰发现抄表员在开柜门、关柜门的过程中会花费大量时间,他常常思考怎么提高抄表效率,“如果把电能表紧贴玻璃窗安装,不开柜门就看到表码,这样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几天后,他终于想出了改进的办法,工作之余他开始查找资料,潜心钻研,经过几十次的反复设计、修改、试验,电能表安装支架诞生了,解决了抄表中重复开关柜门的难题。从此,任杰与创新发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集体智慧让创意变专利
  “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负荷太小,想查看表记数据还真难!”回到班里,任杰与大家一起分析,并商议解决方案。经过反复研讨和实验,研制出一款便携式计量专用负荷仪,成功解决了现场负荷较小时无法使用电能表校验仪检测的难题。
  这项技术先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这让莱芜供电公司发明专利实现了零的突破,也给了任杰更大的动力。
  创新的成功让任杰感到快乐,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集体智慧的助力下,公司组建“水滴团队”,成立了“水滴创新工作室”,任杰成为带头人,在8名骨干成员共同努力下,以水滴石穿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创新、发明成生活习惯
  3月21日,任杰新发明的“电力黑匣子”申报专利,“可以随时监测六氟化硫的含量,发现危险后提前预警,同时理想状态下还兼具考勤、现场传输参数等功能。”说起自己的新发明,任杰显得很兴奋。如今,创新和发明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
  目前,“水滴创新工作室”按照“创新+实训”的设计要求,成为解决工作困难的试验场,也成为新职工的技能培训基地,截至目前,拥有创新成果24项,多项创新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专利产品配电计量远程控制安全费控柜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500多台。他们的创新发明先后获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奖、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莱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任杰的班组还被授予了全国工人先锋号,他本人先后荣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齐鲁最美青工、中国好人、山东好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