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高新

清池街道创新工作法,兑现年初承诺,即将完成棚改任务——

棚改,密切了干群关系

2017-10-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杨国胜 张 蓓 
    本报通讯员 刘 杰 周锦江 
          王卫东
  
  去年年底,当高新区清池街道拿到2017年的棚改任务时,所有人都震惊了:拆迁1765户、开工安置楼3886套、安置居民5324户,外加项目141个,四项任务指标分别占全区任务的34%、44%、64%和43%,有3项在所有街道中“高居榜首”。
  对这一串让人“惊心动魄”的数字,所有人听了都摇头——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今年2月10日的高新区棚改工作会议上,每个街道要表态发言,轮到清池的时候,街道党委书记聂绍俊咬着牙作了保证:“对清池来说,今年的棚改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既然接下了,我们就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先难后易克“四顽”
  今年拿到棚改任务后,清池街道领导干部坐到一起开会,梳理出了“七多”和“四顽”——
  遗留问题多,整居拆迁少;居民补偿要求多,攀比成风;软弱涣散的基层班子多,信访老户扎堆;清表困难多,到处是桃园;待建项目多,抓这个顾不上那个;负债多,集体经济差;违建多,私搭乱建普遍。
  13年的“钉子户”福万家超市,13年的“钉子户”联通营业厅,12年的“钉子户”农行宿舍楼,12年的“钉子户”农信宿舍楼,并称为清池“四顽”。
  “先难后易,敲开核桃,突破担当,攻坚克难。”这是清池一年多来从高新区棚改工作中学到的经验。先难后易哪最难?大家不约而同地指了指横亘在高新区管委会和清池街办之间的福万家超市。
  这是高新区最大的单体违建,早在2012年,相关部门就和福万家开始了长达6年的“拆与不拆”拉锯战。要谈判,想见个面都难,赔偿价格也是水涨船高,甚至要到上千万元。
  怎么办?清池拿出部门联动的法宝:街道作为属地管理者,协调相关部门对违建进行仔细调研,寻找突破点;高新区征收办以管委会的名义协调土地原属单位,撬开口子;违建部分由城管执法分局依照《城市规划法》进行拆除……
  3月30日8:55,挖掘机在福万家超市门口落下了第一铲。“拆除福万家,影响太大了。”清池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意顺说,这次行动让辖区群众和一些违建户看到了街道有违必治、违建必拆的决心和信心。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头炮一举打响。街道一鼓作气,兵分多路,在上级部门协调帮助下,一边寻求法律支持,一边想办法找场所协助单位搬迁。
  农行宿舍楼同意搬迁、农信宿舍楼同意搬迁、联通营业厅同意搬迁,3个十年以上的“顽疾”也一举攻克。  
反对者变成支持者
  清池街道创新性地将党员干部和“自改委”成员组队,成立“党员群众特别行动队”,简称“党群别动队”。
  “党群别动队”专啃“硬骨头”,最硬的就是该区有名的西清社区。居民们掰着指头往上数:9年时间,书记换了6个,班子组了6套,棚改启动了6次,却依然没有啥进展。
  “党群别动队”没有带头人,辞职经商的西清老支书牟会明回来了。“必须让老百姓‘端上金饭碗’才行。”牟会明四处找开发商,谈合作——建一座6万平方米的大商场,并和中百集团达成协议,保守估计仅出租商铺一项,社区每年就有800万元左右的收入。老百姓看到了希望,从棚改的反对者变成了支持者。
  “来选房!给佳乐家当房东,咱不能拖后腿。”“老上访户”张秀红的丈夫老牟来到指挥部,并撂下话,“俺对象说了,她不再上访了。”
  老牟签完协议,转身加入了“别动队”。随后,一个个原来的钉子户、上访户都主动加入了“党群别动队”。西清效应,全区轰动。黄家张营社区3天拆迁完成97.4%;西宋社区2天签约95%、4天拆除90%以上;韩侯、北潘社区全线告捷,双双“清零”……
  清池街道兑现了年初“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承诺。通过棚改拆迁,干群关系好了,邻里关系近了,希望的种子一点点破土、冒芽、开花、结果。
项目新建紧紧跟上
  截至9月底,清池棚改完成拆迁5500户、开工3386户、安置5763户,分别是去年任务的10倍、2倍和10倍。
  棚改热火朝天,项目进地也没落下。
  占地5000余亩的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开工,计划到2030年累计投入500亿元,建设中国最大的新能源驱动电机制造基地,世界领先的氢燃料电池制造基地,开足马力再造一个“新潍柴”;
  占地5000亩的歌尔科教创新园“9863”项目区,全面清表完成,计划总投资258.29亿元,将崛起成为高新区的新地标…… 
  一个个项目在清池落地生根,成为推动清池乃至全区城市发展的巨大引擎。
  富了口袋的清池,还不忘富脑袋。广场舞大赛、浞河健身跑、书画影展、民俗文化大赛、京剧票友擂台赛……文化娱乐精彩纷呈,老百姓变得“文艺范儿”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