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体育娱乐 连载

谁持彩练当空舞

2017-10-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逄春阶
  电影《天福山起义》,是为纪念天福山起义80周年而拍摄的。我看的时候,不知怎的,脑海里总冒出“谁持彩练当空舞”的句子和因句而成的画面。毛泽东这首《菩萨蛮·大柏地》词,大家耳熟能详,词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电影跟这首词应该没啥关系,可我咋就突然给联系起来了呢?
  说没关系,其实也有关系。上世纪30年代初,我党领导的革命一度处于低潮期,此时的胶东地区国民党统治比较稳固,反动力量相对强大。就在刀光剑影中,于作海和王亮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昆嵛山游击队诞生了,它是中国北方沿海地区及山东省内硕果仅存的红军队伍。《天福山起义》讲述的就是这个群体和这个群体所带动的胶东儿女的英雄传奇。而毛泽东词《菩萨蛮·大柏地》写在红军时期。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大柏地激战,大获全胜。1933年夏,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是“工农红军”这个关键词触动了我,是鏖战、是枪声唤醒了我,是群山的气象启发了我。电影呈现的是真人真名真事,“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塑造的人物有血性、有个性、有人性,影片有纪录片韵味,多处片段,催人泪下。
  谁持彩练当空舞?是于作海他们。1937年12月24日清晨,于作海率领20多名游击队员,带着30多支长短枪,经过一夜急行军,天亮前抵达天福山,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天福山起义,“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由此诞生。向往自由、向往和平的庄稼汉们,一股豪情,当空舞彩练,扬眉吐气。
  冯德英的长篇小说《苦菜花》中,于团长的原型就是于作海。在武装起义誓师大会上,于作海宣布:自己不再用“于作海”这个名字,他要用一个新名字:于得水。为何改名字,他说:“今天,我们的旗帜已经公开打起来了!回想这些年的艰难岁月,如果离开群众,就像鱼离开水一样,连一天也不能活。我们游击队就像一群游鱼,能够生存下来,是广大群众这股活水啊!”
  《天福山起义》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风光秀丽的昆嵛山上,于得水对战友们说,要是不打仗,一天干活累了,领着老婆孩子,来这里转转,玩玩,该多好。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正是先辈们的戮力同心、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生活,让“今朝更好看”。 
  谁持彩练当空舞?是理琪他们。理琪从小生长在温柔富贵乡,是伴随着锦衣玉食长大的富家子弟、名牌大学的学生,没有囿于他那殷实富足的家庭,也没有为自己设计荣华富贵的人生“捷径”,而是怀着强烈的爱国爱民愿望,投身革命,在狱中,百折不摧;在战场,万死不辞。他最后血洒胶东热土,牺牲时年仅30岁。郭沫若1962年为纪念理琪写了一首诗:“天福英雄是理琪,献身革命国忘私。当年勇打雷神庙,今日高标星宿旗。万代东风吹海隅,一方化雨仰宗师。文登多少佳儿女,接力还须步伐齐。”在诗的引言中,郭沫若还对理琪作了介绍,他说:“理琪同志乃武装起义时胶东特委书记兼司令员,于攻打牟平雷神庙之役,光荣牺牲,特此造像,奉行楷模,诗以赞之。”
  意志坚如钢铁的理琪,唤醒民众,搞“统战”,有彩练当空舞的自如自信,看着电影上的这个火一般充满激情的小伙子,让人感慨,“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是从天福山出发的这支队伍。他们一路转战南北,发展壮大成为27军、31军、32军、41军四个集团军,涌现出了“塔山英雄团”“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等英雄群体。是他们,把青春热血当彩练,满怀豪情地自由挥洒。
  先辈如繁星,璀璨在苍穹。记住先辈的英名,不忘先辈的壮举,铭记先辈的事迹,保持先辈气节,传承先辈的精神。这应该是拍摄电影《天福山起义》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