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而不失稳健,开拓而决不冒进

有一种美丽,叫奋进的聊城

2017-10-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李梦 杨秀萍
  
  刚刚过去的5年,是聊城砥砺奋进的5年。驻足5年的节点回首来路,聊城沐浴着十八大的春风,在逆势中前行,在困难中跨越,闯过一道道关口,应对一个个挑战,上下同欲,砥砺奋进,5年的时间,这片87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数据显示,5年间,聊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达9.6%,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45.65亿元、2365.87亿元、2516.4亿元、2663.6亿元、2905亿元。5年来聊城市实现GDP增加700多亿元的跨越。
  喜人的数字背后,是聊城致力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聊城上下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抢抓西部经济隆起带、中原经济区、省会都市群经济圈等一系列经济区域规划实施的战略机遇,在政策对接中勇闯新路,在承接转移中转型升级,在产业培育中抢占高端。
  5年来,聊城上下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个核心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12.8∶57∶30.2调整为11.8∶49.5∶38.7。粮食总产实现“十四连丰”,瓜菜菌总产量保持全省第一;“三品一标”产品达到1128个,是2011年的7.1倍;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了全市69%的农户。与此同时,聊城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覆盖,打响了“聊·胜一筹!”农产品整体品牌,成功进入北京、上海等地的高端市场。
  与此同时,工业装备水平、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也在大幅提升,信发、祥光、时风、东胶、中通、鲁西等重点企业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充分显现,传统产业迈出链条式、集群化发展的重要步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质量强市五方合作取得积极进展,聊城新增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11年提高13.6个百分点。此外,聊城还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文化旅游、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
  自然风光诗情画意,文化底蕴焕发生机,美得自然、美得深沉、美得淳朴、美得纯净,美出了现代感、时尚感,也美出了回归感,成为了聊城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聊城致力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城乡环境和生态聊城建设实现了新提升。5年来,全市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投资3000多亿元,市县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比2011年增加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5%,比2011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建成中华水上古城、徒骇河滨河大道、城市外环道路、生态水系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440个,房屋征收面积2827万平方米;加强城市道路、供水、供热、供气、治污、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小城镇提升、路域环境提升、农村改厕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建成新型农村社区510个;新增造林64.6万亩,林木绿化率比2011年提高5个百分点。继2009年之后,又连续两次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均取得全国九大流域第一名的好成绩;大气环境质量连续3年提升改善。济邯铁路扩能改造全面完成,高邢高速、德上高速、济聊一级公路聊城段建成通车,莘南高速、青兰高速开工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快速交通圈。
  5年来,聊城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277元和11387元,是2011年的1.6倍和1.7倍。新增城镇就业32.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3%以内。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失业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87.5%。开工建设城镇中小学99所,投入20多亿元,“大班额”问题有效解决;“全面改薄”工程投入27亿元,开工面积174万平方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市县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建设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房10.8万套,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3万户,新建、改造农村公路6830公里,59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640万聊城人民怀揣“宜居宜业宜游”新聊城的美好愿景,正在酝酿着下一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