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聚焦

适应新一轮“走出去”要求,山东应——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开放水平

2017-09-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吴军 倪艳亭
    本 报 记 者 周艳

  当前全球跨国投资和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我省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记者从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在分析研究我省开放型经济现阶段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我省应当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更加重视境外资源开发的良性发展,通过境外资源开发进入目标市场,在境外资源开发的基础上构建跨境产业链条,鼓励企业以扩大国际产能合作为重要突破口,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大力推进鲁德制造业对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拓展国际产能合作
  国际产能合作作为国际产业转移与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的新方式,已成为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建议,根据我省实际,在产业转移的目标国选择上,可以重点选择2015年人均GDP在2000元—7000元左右的国家,这些国家仍属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阶段,需要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能力,具备承接我省产业转移的供给和需求条件。
  在产业选择上,越南、孟加拉和斯里兰卡等国适合服装业产业转移,塔吉克斯坦、孟加拉、印度、尼泊尔等国适合纺织业产业转移,约旦、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都比较适合钢铁、水泥、建材、锅炉等产业转移。我国和俄罗斯划出了七个走廊,包括交通、贸易、能源、信息、科技、农业和旅游合作通道,金融和银行界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尤其在基础设施方面具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
  境外经贸合作区能够大幅降低企业境外投资经营的风险和筹建成本,推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为了确保投资人的权利不受签约后颁布的法律影响,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建议,园区投资企业在与东道国政府签署投资协议时,要明确劳工、投资、税收、行政等园区适用的优惠政策措施,并加入“稳定条款”。
  结合我省产业特色和基础,进一步重点推进一批省级以上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研究设立合作区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国内银行、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在合作区开设分支机构,探索以境外资产、股权、矿业开采权、土地等合作区资产作抵押,开展“外保外贷”“外保内贷”试点,盘活海外资产。
推进鲁德制造业对接
  近年来,鲁德关系不断升级,以青岛、烟台、淄博、潍坊为代表的省内先进地区在对德制造业领域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目前仍缺乏政府层面的统筹推进,长效合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提出后,中德合作迎来了最佳机遇期,我省应抓紧合作机遇,深化与德国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尽快出台促进与德制造业对接合作的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依托青岛中德生态园、潍坊高新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采取“区中园”“园中园”等形式,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中德合作特色产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协作基地。
  明确产业重点合作领域和方向,着力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我省汽车及汽车配件、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本地配套率能力亟待提高,以青岛汽车产业为例,本地配套企业数量不足配套企业总数的1/3,且企业普遍较小,自主研发能力差,因此,应重点推进一批配套产业基地建设。
创新经济新体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适应全球贸易和投资新规则,已经成为必然选择。目前,我省各部门开放协调机制仍不完善,开放合作协调力度亟待加强。
  我省应以济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为依托,借鉴东莞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的发展经验,建立质量导向外贸促进体系,率先以出口食品行业为重点,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借助我省产能与“一带一路”国家深度融合的基础优势,努力打造国际产能示范合作平台、构建欧美高端项目信息平台、鲁德创新合作平台等国家“一带一路”产业合作的重大平台。
  明确“两区一圈一带”对外开放发展重点,构建区域间开放型经济统筹发展机制。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时机,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载体,将青岛、烟台打造成“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将其建设成为我省开放型经济排头兵;增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推动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将其建设成全省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继续推进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战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和开放平台建设,在政策扶持、项目布局上加大倾斜力度,巩固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农产品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精细化工、高端装备、现代物流等产业,培育形成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