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点定位突出特色

打造现代功能齐全的北部新城

2017-09-28 作者: 戴玉亮 郑颖雪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戴玉亮 郑颖雪
    本报通讯员 崔德文 于志君
  
  潍坊市寒亭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项目带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当前,寒亭区以全面建设现代化北部新城的目标定位,着力打造“富裕新城、宜居新城、幸福新城、活力新城、生态新城、和谐新城”,争当潍坊市“四个城市”建设的排头兵。
调旧育新:
新旧动能转换见实效

  寒亭区在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培育传统产业新动能,调旧育新,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强市建设,以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加速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9亿元,增长8.6%,增幅列全市第2位。
  如今的寒亭,依托中国食品谷、高铁新片区、总部基地“三大平台”的载体优势,突出打造“全市总部经济聚集区和全国高铁物流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总部经济载体建设,着力构建以潍坊总部基地为中心,北海路、通亭街和白浪河三条总部经济带为依托的“一心三带”总部经济发展格局。目前,总部基地已有170余家总部企业签订进驻协议,其中中国铁塔、天津建工等83家企业在寒亭完成注册,注册资本总额达50亿元,14家企业开始纳税,今年1—7月份纳税4349万元。
  通过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生物基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寒亭区重点培育中孚药业、瑞力精工、昊威环保、富迪新能源等一批龙头企业,利用3至5年时间,培育一个100亿级产业链、三个10亿级产业链。
  寒亭区以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北海工业园、先进制造工业园、高端食品产业园等为载体,以“蓝色、高端、新兴”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力争到2019年,传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10亿元。
创新模式:
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寒亭区结合自身优势,将农业产业链不断拉长,在采摘游和农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将农业与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跨界融合化是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大力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寒亭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培育精致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农业综合体等农业新业态。抢抓潍坊建设全国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机遇,抓好占地40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开发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中国食品谷”,打造国际食品城和中国高端食品产业发展引领区、全国食品产业龙头发展区。
  寒亭区还大力实施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重点打造3至5个“吃、住、行、游、购、娱”配套齐全的乡村旅游示范标杆或示范点。加快品牌农业发展,推进潍坊市康汇源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高端食品展销中心、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扶持俊清蔬果专业合作社、开轩花卉休闲农场等做大做强。
宜居宜业:
北部新城正在崛起

  寒亭区坚持把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不断改善棚户区改造,为居民提供功能齐全、生活服务设施完善的新型居住社区。同时,以建设创业型城市为总抓手、总目标,着力构建一流的创业服务体系,发展各类创业平台和特色创业孵化基地,发挥潍坊创业大学寒亭分校作用,打造寒亭创业培训高地。
  通过打造杨家埠文旅小镇、博物馆群、锦绣潍坊三个重大项目,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风筝故里·画乡寒亭”品牌,举办中国年画传承发展研讨会,成立中国年画民俗文化传播发展中心,推动知名高等院校与杨家埠木版年画社共建美育教研基地。以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杨家埠文化创意梦想小镇为依托,加快形成集文化旅游、影视创作、会展商贸于一体的民俗文化特色小镇,打响潍坊民俗文化旅游“第一品牌”。
  寒亭区坚持抓好大气污染防控、城市异味、扬尘管控、“散乱污”企业排查取缔、养殖区关闭搬迁等工作。优先发展教育,全面提升全区教育质量水平,实施中小学建设提升计划,推进义务教育“改薄”工作,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引进培育高端教育,打造教育产业园、教育创客、教育园区等,进一步提升寒亭对外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