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八成承办的民生实事全部落实到位

百姓幸福指数节节高

2017-09-28 作者: 张蓓 宋学宝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 蓓 宋学宝
  
  新学期开始,一堂“国际第二课堂”在潍坊新华中学开课。60名初中生端坐在教室里,通过互联网跟美国外教专家Chris老师连线直播,上了一堂地道的外教课。中方助教王琳老师说:“学生通过与外教老师的口语互动,大大提高了学好英语的决心和信心。”
  如今,潍坊市的课堂上,早已告别了“一支粉笔两手灰”的传统方式。运动手环提高了体育课科学性和安全性;pad课堂颠覆了以前的教学模式;电子班牌实现班级、课程等信息的适时发布……和5年前相比,学校校园让人看到了未来学校的影子,更是潍坊市多年来教育信息化的缩影。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潍坊市从2014年,经历了试点、全面启动,2016年步入深化应用与个性发展阶段。全省率先高质量完成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工程,全市电子白板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配备率达96%。同时,新改扩建幼儿园1246所,中小学标准化率由40%提高到100%。提前两年基本完成国家确定的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任务,所有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验收。
  满意不满意,学生和家长们说了算。2016年全省各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电话访问结果显示,潍坊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达95.27%,连续7年居全省、市各行业首位。
  同样感到满意的还有临朐县东城街道齐家庙社区72岁的窦永花。
  “以前总觉得我们农民最苦,辛辛苦苦一辈子,到头来两手空空,什么保障都没有,没想到如今我们跟城里人一样,每月都能领到养老金。”让窦永花感到老有所依的还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去年5月份,她做了白内障手术,2000多元的手术费报销了一半多。
  2014年7月,潍坊市被列为全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城市,截至2016年底,潍坊市户籍人员登记信息入库率达到99.3%,全民参保登记数量指标名列全省第一,入户调查有效信息采集率达到98.4%,质量指标名列全国第一。潍坊市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升,可量化项目保障标准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均水平。被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市,成为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
  以前收山楂要求人帮忙,现在大家都来抢。这是临朐县寺头镇杨桃村村民最近几年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杨桃村位于嵩山脚下,三面山岭环抱,主要经济作物是山楂。
  为何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要从一条路说起。这条路是该村仅有的一条通往外界的路,10年来,从土路,到沥青路,再到2013年修成水泥路。“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汽车直接开到家门口,整车的山楂从山里运出。”村民赵德仁高兴地说,以前路不好走,山楂运出村就碰出了一些外伤,卖不出好价钱,如今山楂还没熟,就有收购商找上门。
  5年来,一项项民生工程相继出炉,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潍坊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由75.3%提高到80%,承诺办好的民生实事全部落实到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3%和54.7%。42.4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09个省定扶贫重点村摘帽。累计新增城乡就业114.6万人。新开工各类保障房3万套,改造棚户区9.6万套。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2万公里,完成道路安防工程3936公里。规模化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94.7%,农村全部实现了饮水安全。336个中心村完成电网改造。
  为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投资20多亿元,在全国率先整建制达到国家新的饮水安全标准。为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全力建设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群众满意度和现场检查验收均取得全省最好成绩。为让百姓出行更方便,全市建成自行车绿道1100多公里,投放公共自行车5万多辆。为让老百姓生活环境更清洁,全域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同时,在学校和社区建成“四点半学校”534处,实现了学生照护从学校到社区到家庭的无缝对接;潍坊机场开通了国际航线,潍坊港开通了国际集装箱业务,京沪高铁二线途经潍坊,济青高铁、潍莱高铁开工建设;引黄入峡、引黄入白等工程建成运营,“特高压入潍”工程进展顺利……
  一大批事关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秩序、文化环境、社区环境的工程、项目纷纷登场。“牛皮癣”没有了,路面整洁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增多了,环境变美了,潍坊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带给潍坊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