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对M2低增速不必太担心

2017-09-18 作者: 盛刚 来源: 大众日报
  □盛刚

  ■只要实体经济合理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M2增速放缓实际上反映了存量货币周转效率的提高。对其变化可不必过度解读
  刚刚公布的8月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且再创新低,为8.9%。这已是M2连续七个月增速放缓,也远低于年初预期的12%的增速目标。在经济日渐趋稳之时,M2增速持续放缓自然易受关注,但没必要过分担心,因为经济仍在企稳向好,说明M2与经济的相关性已明显下降,另外,M2增速显著放缓还体现了去杠杆深化的成果。今后,相对较低的M2增速很可能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
  M2增速持续放缓,当然和央行扭紧“放水”阀门有关。众所周知,央行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操作,实质上是中性偏紧,基础货币增速下降,正是M2增速维持在相对低位的核心原因。但除了基础货币的投放,M2增速还和体现商业银行创造货币能力的货币乘数有关。因此,M2增速受央行“放水”和收紧的影响,也取决于商业银行创造信贷的过程——不断的存贷款活动会生出数倍于其自身提供数额的派生存款,即货币乘数。货币乘数下降,就会导致M2增速的下滑。
  当前形势下,金融去杠杆的深化使货币创造渠道收缩,货币乘数下降,正是M2增速持续放缓的主要原因。今年以来,随着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落实以及监管逐步加强,金融体系逐步降低内部杠杆,导致银行同业业务持续收缩和理财产品增速连续下降,就是说,通过“影子银行”业务创造货币的能力持续弱化。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同比继续负增长,分别较年初下降3.2万亿元和1.4万亿元。理财产品月同比增速为6.5%,较去年同期减少27个百分点。由此派生的存款及M2增速自然会相应下降。这里,M2增速显著放缓表明金融部门“去杠杆”已经取得成效。
  M2增速持续放缓让人担心,主要是因为可能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其实,这种担心暂无需要。因为,近几年,货币指标对于经济的预测远不像以前那样有效。一个明显的事实是,M2增速从去年二季度就在不断下行,但直到今年上半年,经济依然稳中有升。两者相关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中国经济货币化程度日益加深,货币需求增长相应降低,另外货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比如,过去M2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较多与住房等货币化密切相关,而现在,住房商品化率已经很高,货币需求增长自然减少。又如,M2统计的是现金和存款,8月人民币存款同比减少超4000亿元是导致当月M2增速下滑的直接原因。但近几年居民和企业存放货币的途径增多,如理财、货币基金、互联网金融产品等,而这些并没有完全在银行体系的报表里体现。M2增速放缓,未必意味着真的货币增速下滑,有些只是“存款搬家”而已。但这可以说明,当前M2的准确性和代表性确实下降了。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以银行系统为主,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中占据绝对地位,因此央行通过调控M2能够较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了,M2的有效性下降,也导致仅调控M2已不足以保证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正因为如此,从去年开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M2增速目标外,还加上了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速目标。这是因为,社会融资规模是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支持,其不仅包括银行信贷,还包括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直接融资、保险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等,能够比M2更加全面地反映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实际上,虽然M2增速连创新低,但是8月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信贷均高于预期,保持了平稳增长,这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不弱。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M2低增长可能成为常态。但正如央行有关人士所说,只要实体经济合理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M2增速放缓实际上反映了存量货币周转效率的提高。对其变化可不必过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