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新泰

一年一村一场戏全年送戏两千场

新泰市“送戏下乡”惠民生

2017-09-15 作者: 姜言明 刘培俊 来源: 大众日报
  ◆家住新泰市新汶街道大洛沟村的郑西莲怎么也没想到,家门口这块原本黄土野草覆盖的空地,现在居然变成了村里的戏台。8月16日下午,83岁的郑西莲一边坐在马扎上和乡亲聊天,一边等着戏开场。“现在隔几天就能在家门口或附近的村看上一场戏,以前逢年过节要走很远去县城里才能看上。”老人说。
  与此同时,至少有5场类似的演出在新泰各镇村上演,这是新泰市今夏群众文化生活的重头戏——免费送戏下乡,保证“一年一村一场戏”。截至2016年底,新泰市累计投入420余万元,组织送戏下乡演出2100余场,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连续4年名列泰安市首位。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培俊
    本报通讯员 刘慧娟


精心选拔培训
  为选拔优秀演出团队,各乡镇文化站从演出资质、演出能力、演出节目等方面,对报名的演出团队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出具推荐报告予以推荐。然后进行比赛选拔,通过“庄户剧团擂台赛”的形式,要求各乡镇推荐上来的演出团队在城区广场,组织一场完整的文艺演出,由专业评委进行评判打分,确定星级,择优录用。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3届擂台赛,免费演出100余场次,这种比赛选拔的形式,既检阅了各演出团体的综合实力,也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针对演出团体的实际情况和送戏下乡演出的需要,市文广新局每年都在市文化馆集中组织开展主持、声乐、曲艺、戏曲、舞蹈等业务培训工作,先后培训基层演出人才1000余人次。根据各演出团体的需求,选派专业老师深入团队上门服务,开展节目编排、戏曲演唱、乐器伴奏等指导、培训工作。各演出团队自创的节目来自于生活,扎根于基层,深受基层群众的欢迎,将各团队自创的《称娘》《尽孝》等80多个节目剧本进行汇总编印,下发到各演出团体并组织节目观摩,要求各团队选择节目进行编排演出,丰富节目内容。
优化演出内容
  为了既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减轻演出团队的负担,调动工作积极性,新泰市文广新局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演出任务。一是根据群众需求来分配,很多农村群众有看大戏的传统,就安排演出传统戏曲的团队去免费送戏,年轻人较多的中心村、社区,则安排演出综合节目的团队去演出;二是根据演出区域来分配,每个演出团队第一年在本乡镇演出,后两年则到周边不同的乡镇演出,确保同一个村3年内演出团队不重复,让群众欣赏到更多更优质的节目;三是根据选拔考核成绩来分配,每个演出团队承担的演出任务场次数,主要是根据“庄户剧团擂台赛”的评定星级和上一阶段的送戏下乡演出考核成绩来确定,星级、考核成绩高的,多分配场次,星级、考核成绩低的,适当分配部分场次给予鼓励支持,不断发展壮大演出力量。
杜绝送戏走过场
  为进一步提质增效,奖优罚劣,该市制定了《新泰市“连心服务·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考核办法》,采取“市·乡·村三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强化监督考核工作。
  现场督察,各村两委具体负责每场演出的现场监督工作,乡镇街道文化站负责在本乡镇演出团队的巡查工作,市文广新局抽调科室骨干人员走村入户随机抽查,并安排专人进行固定电话、手机回访群众,了解演出情况。若发现演出团队有要吃要喝、索要礼品或演出质量差、演出设备差等情况,市巡查组、乡镇文化站、村两委三级都可以根据发现的情况及时作出停演的决定,并及时上报,市文广新局在了解情况后根据《考核办法》进行相应处理。
  量化考核,各演出团队于每场演出次日上午10点前,上报演职人员与村名合影、演出前宣传照片(包含远景、近景、正面、侧面、村居大院、村委门牌、观众等现场信息)、以及每个节目不少于10秒的视频资料;每阶段演出任务结束10天内,各团队提交演出总结、演出回执单、节目单、证明照片及每场演出的完整视频等证明材料。市文广新局组织评委团进行量化打分排名。将各演出团队以量化得分排名,按照25%、50%、25%比例,分为“A、B、C”三个等级,并与奖补资金、场次分配挂钩。
  此外,还开创性地引入钉钉APP。钉钉APP能够实现定位,而且比较准确,其签到功能,必须是现场拍摄照片,而不能引入以前拍摄的照片,确保签到现场的真实性。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掌握新形势下免费送戏下乡工作的特点,不断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机制,擦亮‘连心服务·文化惠民’免费送戏下乡演出工作品牌,让‘一年一村一场戏’免费送戏工作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起来,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生活获得感,为新泰市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新泰市文广新局局长高会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