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业大数据:精准农业的助推器

2017-09-05 作者: 吕光社 尹彤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吕光社 尹彤
   本报通讯员 范培倩

  “美国白蛾在中国大部分一年三代,以8-10月的二代危害最严重。近期设备一直在进行远程监控,目前还比较平稳,没出现激增的情况。”9月1日,济宁市慧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长治告诉记者,利用“病虫害远程测报机器人装置”可以相对准确地发现区域内害虫发生动态,为病虫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在公司里,记者见到了这台远程测报装置。“美国白蛾通过黑光灯的吸引进入到这个盒子里,盒子四周的高压电网将其电死后,白蛾掉入载虫板上。内部的高清摄像头对其拍照后将信息传递网站后台,从而准确记录昆虫的数量。”李长治说,此外,装置上还配备风向、光照强度和温度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记录当时的环境状况,对于后续分析虫害有很大的帮助。“目前任城区安置了7台设备,主要是和任城区林业局、东华园林苗木种植基地合作。”
  美国白蛾的危害巨大。以往,林业部门都会在其高发季提前组织养护人员对各自责任区域内的园林植物加强巡查,但毕竟人力有限,不可能实时现场监测。“能否开发这样一种仪器,将虫害的情况实时传递过来?”根据林业部门的个性化需求,济宁市慧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为其“私人定制”了这款病虫害检测设备。每半小时搜集一次信息,每台机器覆盖50亩,准确知晓美国白蛾的变化,大大节约了人力。
  “其他公司此前也有类似的产品,但能传递图像是我们公司的专利。”李长治说,其他产品只能得知大致数量,但因为没有图像,无法确定是不是美国白蛾。公司研发的仪器,可以将白蛾的影像传递过来,方便随时调取查询。目前公司正在开发“农林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手机APP,其“有害生物监测”模块就是为了让工作人员随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
  病虫害监测只是该公司农林业大数据平台中的一部分。李长治告诉记者,现代农林业面临个体农户和大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常出现的跟风种植往往会导致市场行情剧烈波动。为服务于农林业,破解这一难题,公司依托北斗导航的定位功能,开发了平台七大系统,通过综合采集种植面积数据、作物长势数据、生产管理数据、市场行情数据等相关信息,对市场行情开展精准分析,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帮助农林企业化解市场风险,而且平台还可以提升生产自动化的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比如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对作物的苗情、生长状况及其面积变化进行宏观监测,完成作物的生长状况、肥力等数据采集。也可以利用定位功能,准确掌握金乡大蒜的种植面积,从而估测大蒜的产量,对价格起到指导作用。”李长治说,此外依托该数据平台也能为有需要的农林业部门提供定制化服务,比如病虫害监测功能。“目前平台仍在开发阶段,只有部分功能投入使用,预计9月下旬全面上线推广。届时我们将和农林业部门进行合作,为精准农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