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我省全面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山东的路”注入新动能

打造“四好农村路”山东品牌

2017-08-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建设中的农村公路
  △临沂沂蒙公路
  △兰陵县循环样板路岳下线
  △风景如画的临沂文泗公路
  济南农村公路—彩西路
  △文三线栖霞东段,新“十八盘”美如画
  △农村公路成为自行车骑友的“最爱”
  □李轶群 张伟 郝雪莹 吴荣欣
  
  道路通,百业兴。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的指示要求,大力创新农村公路建管养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建管养运统筹协调发展,农村公路发展速度、网络规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树立了山东农村公路优质品牌。
  目前,我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3.83万公里,占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90%,其中县道2.33万公里、乡道3.24万公里、村道18.26万公里,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9.995%,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道路养护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城乡交通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解决“五个一”问题,全面建设好农村公路—— 进村路打开下刘家村脱贫致富门
  7月16日下午3点,一辆满载桶装水的中型卡车从村里开上6米宽的水泥路,驶向烟台市区。这里是位于龙口市石良镇东南部的省级贫困村——下刘家村。村干部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曾经设想引进农业项目,但是都未能成功,大学生村官范超向我们解释:“主要是由于我们这儿地处三县交界,非常偏僻,只有一条土路与外界连通,一到雨雪天气,更是泥泞不堪,交通实在不便。”所以,尽管村子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林果资源丰富,也没有企业愿意投资。
  随着我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推进,打通村级断头路,修好进村路成为工作重点。2016年,龙口市交通运输局筹集资金92万元为下刘家村修筑了一条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水泥硬化进村路。
  就是这条进村路,打开了下刘家村脱贫致富的大门。“我们村土地以山地薄田为主,主要就是靠种水果卖钱。可是以前路不好,要走五里地到省道上才能运出去。这五里地装车、运输都是损耗。路修好以后,大卡车在村里就能直接上路了,收水果的车能开到家门口,一斤水果平均能减少损耗2角钱。”村党支部书记刘福峰说。
  依托新修建的进村路,不仅果品运输问题得到解决,下刘家村还利用沙质土壤建设了猕猴桃采摘园,借助水资源优势开发了“山峦牧歌”净化水项目,盘活村集体土地吸引企业投资开办了“水上民俗”手撕鱼片工厂。“以前因为交通不方便,猕猴桃再甜也没人愿意来采摘,山泉水再好也运不出去,更别说外面的企业来这里投资办厂了。”刘福峰说,光这三个产业就给每户贫困户每年平均增收810元,还给村集体带来了每年11万元的经济效益。今年7月,下刘家村11户省级贫困户13人已经全部脱贫。
  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我省交通运输系统狠抓“五个一”,全面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水平。开展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解决村头“一公里”和村内“一条街”问题,历时5年,投入资金185亿元,累计完成74个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创建;深入开展交通精准扶贫行动,解决区域“一起走”问题,千村公路扶贫专项行动、交通精准扶贫、省派第一书记扶贫、黄河滩区迁建公路扶贫等一系列行动,累计投入资金48.3亿元,完成1万多个村交通扶贫工作任务;因地制宜开展“户户通”活动,解决户前“一米路”问题,全省已有14市开展了村内次街小巷硬化,累计投入153亿多元;切实提高建设标准,解决建设水平“一盘棋”问题,我省要求所有农村公路不得低于四级路标准,一般采用双车道,单车道必须按规定设置错车平台,交通安全、绿化、排水、客货运输等配套设施必须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完善“五个体系”,全面管理好农村公路—— 路况处理1个小时变5分钟
  青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局王府管养中心主任蔡治亭和他的3个同事行驶在五文路上。这条路,他已跑了11个年头。
  蔡治亭告诉我们,这几天连续降雨让他很担心路面情况,必须加强巡视力度。他对这条路再熟悉不过,哪里容易出现问题都非常清楚。“你看,这儿就有问题,路面有凹槽,积水了。”说着,他把车停在路边,放置好安全警示标志,然后拿出智能手持终端,打开公路管理系统,进入公路日常巡查界面,登入账户,输入道路名称,点击日常巡查上报,填好问题描述,选择好巡查人员,然后拍照上传照片,一气呵成……这时,指挥中心电脑上和负责人张雪莲的手机上同时出现了路况待处理信息的提示。她马上根据上传的图片和问题描述给出处理意见,安排人员进行处理。以往需要1个小时的处理流程,现在仅仅5分钟就能完成。
  这就是青州的交通信息服务平台。青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志武向我们介绍,今年以来,青州市交通运输局以开展“智慧交通”建设为契机,建成青州市公路管理系统,逐步形成了“一个核心指挥,两个科室配合,五个中心管理”的系统化格局,全市281.2公里的县乡道路管养工作步入信息化轨道。具体工作中,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养护科和路政科负责协同配合,下属的5个管养中心具体负责路政管理养护。在例行巡查过程中,发现道路损毁和公路占用等违法情况,第一时间通过手持智能终端记录违法情况,并进行拍照上传,实现地图锚点显示,根据违法类别报送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后台系统收到信息后,及时安排处理。在处理完成后通知管养中心人员对修复情况进行验收,并报送指挥中心确认办结。通过公路管理系统,整个工作全程一一记录在案,形成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链条。自1月份投入运行至今,系统共处理养护信息351条,工作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在农村公路管理方面,我省通过完善“五个体系”,为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建立健全五级管理体系,全省形成了“省、市两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业监管,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和村委会积极参与”的五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体系,省人大先后出台了《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山东省公路路政条例》等地方法规,省交通运输厅出台了《山东省农村公路规范化管理办法》等18个规范性文件或规章制度,德州、枣庄等14市制定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其中济南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济南市农村公路条例》;建立健全多元筹融资体系,全省逐渐探索形成了财政投入、贷款融资、社会捐助、群众筹集、市场运作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路子;建立健全考核奖惩体系,把行业行为上升至政府行为;建立健全智能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农村公路全过程智能监管。
强化“五个关键”,全面养护好农村公路—— 市场化助力运动员转身裁判员
  64.5公里环山道路、16.2公里朱乔路……伴随着“户户通”工程的实施,诸城市农村公路网日渐成形,公路里程数快速增长。但农村公路等级低,超重超载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农村公路使用寿命低,管护难度及管护工作量加大。如何让农村公路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服务好村民生产生活?实际工作中的诸多困难,使诸城市交通运输局面临巨大考验。为此,诸城市从市场上寻找答案,2012年开始,在农村公路养护方式上改革创新,探索市场化养护模式。
  “农村公路管护市场化,有助于提高道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道路养护费用,节约资金,有效缓解现阶段道路养护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从而促进道路养护事业健康发展。”诸城市交通运输局市乡公路管理处养护科科长朱波介绍道,诸城市采用市场招投标的方式,由县乡及财政各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养护资金的支付。同时,为了保证中标公司能够高标准完成养护工作,2012年,诸城交通运输局制定了《诸城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14年进行了修订完善,将全市所有农村公路统一纳入管养范围,全面推向市场进行养护管理,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养护工程招投标确定养护单位,提升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为使养护资金落实到位,我们还制定了十几项评定标准,只有评定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养护公司才能全额获得养护资金。”朱波表示,前期规定中标单位的养护期限为3年,但通过实际调研后发现,3年的养护期对农村公路的中修工程带来了隐患,为此,2015开始,他们将中标单位的养护期从3年变更为5年。由3年到5年的探索及转变,对养护公司的工作安排及交通运输局的监管都起到促进作用。
  朱波说:“以前,我们交通管理部门自己负责养护,自己负责审核把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现在,我们把养护工作推向市场,让市场中的企业去当运动员,我们交通运输局市乡公路管理处专心扮演好裁判员的角色,发挥好监管作用,既明确了权责关系,也确实保证了养护质量。”
  也正是因为这种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精神,诸城市交通运输局先后被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先进集体和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通过强化养护“五个关键”,我省为构建农村公路长效机制提供坚实保障。探索形成编制规划、专项检测、科学计划、规范实施、综合验收“五步走”养护机制;积极推广多样化养护模式,全省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运营、物业管理和市场运作四种模式;全力加强管养基层队伍建设,按照县道、乡道、村道每公里至少安排养路员0.7人、0.4人、0.25人的原则进行配备,全省养护员总人数已经突破7万人;全面抓好农村公路安全监管,全省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6亿元,完成县、乡公路安全隐患路段整治2.95万公里,比国家目标要求提前4年完成任务,全省县道、乡道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与往年相比分别下降10.55%、10.78%和10.57%;深入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全省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农村公路沿线路域环境全面改观,绿化体量大幅增加,一批美丽乡村路、绿色乡村路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