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体育娱乐、连载

《危墙狙击》:鼻息沉重,浓缩生死

2017-08-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王文珏
 
  【关键词】《谍影重重》导演新作 狙击手的对弈

  狙击手一直是战争片喜欢的题材。但实际上,狙击这个题材能够拍出很多角度,很多意义——可以展现专注的精神,可以体会战之残酷。《谍影重重》《史密斯夫妇》的导演道格·李曼近日带来他的新作——《危墙狙击》,他要讲述伊拉克一道残墙内外,生与死的兜兜转转,乃至一场战争对人性的重塑。
  美军两名狙击手接到救援请求后出动,结果却进入了有“死神”绰号的伊拉克狙击手猎杀范围。两枪过后,一名美军狙击手重伤,另一名,主人公伊兹被击中膝部动脉。他连滚带爬翻过一段矮墙,惊魂未定中试图请求支援,救出队友,也让自己逃离死亡的调戏。然而,援军能到吗?“死神”究竟在哪?斗智斗勇中,究竟谁才是猫?伊兹的生与死,成了静谧的沙漠中,最不稳定的天平……
  这类片子很容易让你感到“生命只有那么一条”的绝望与渴望。它带来活着的浓缩感,让上一秒生下一秒死的边界像锐利刀锋,划着所有人的皮肤。《活埋》《127小时》等几部佳片,都属于在密闭时空里,让人之生死在分秒间震颤。结局有的悲,有的喜中带泣,肉身最强烈的求生本能与危机此消彼长,观影者感受的是窒息的揪心。
  除了惊悚紧张,这部影片还含有战争讽刺。
  伊拉克的“死神”狙击手使用美式武器,熟悉美军切口、运作流程,轻松在电台中伪装成美军救援人员。如此神技,如此演技,却都出自美国人的培训——他正是当年美军培训出来的参战人员。究竟是怎样惨烈的遭遇,让他调转枪口,甘愿趴在垃圾场废墟里几天几夜,只为能干掉更多的美国大兵。
  整个故事的视角都在美军狙击手这边。然而随着对话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对伊拉克狙击手从巴格达普通教师,到如今“死神”的演变,逐步深入。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伊兹赖以生存的这段残垣,之前竟是一座被美军炸毁的小学。“死神”不断在对讲机逼问大兵为何来参与这场掠夺,不断逼问他的真实心理,回忆那些战争里的创伤——无论胜负,战争都已给双方带来心灵深处的创洞。他要让伊兹从悲恸的一端,理解自己的悲愤,理解伊拉克的悲哀。
  在很多枪战片里,生命是论十论百论千的,一捆一捆像被收割的稻草般无感。配角、群演,成片倒下,实际上并不带来生命本身的珍贵感。在那种片子里,倒下的生命负责的是一种叫做氛围和衬托的东西。但《危墙狙击》的24小时,氛围是由活着的人,几颗子弹表现的。受伤、翻滚、挣扎、脱水、等待……黄沙翻滚,烈日炙烤,听得见砂砾的爆裂,却不知死亡下一秒从哪里呼啸而来。你只能摁着伤口,捂住心脏,倚靠在破墙之下,望着仰空白日。
  90分钟,基本是伊兹的独角戏。苟延残喘的近距离呼吸声,带着巨大痛苦的沉重鼻息,满睫毛的黄土与血红的双眼。从震惊到愤怒,到反抗,到顺从,又不甘而谋,上上下下,一座墙,一片沙漠,一个大太阳。“死神”一直没有出镜,只在与伊兹的对讲中出现声音。
  聚焦于一个时间段,一个人的生死,是一类片型。它会有一种很奇特的观感——生命被浓缩了,被置于最近距离的前景,逼迫人们的投入、对视,它有一种视觉、听觉,各个感官上的压迫感。就是这层重压,把人摁在板凳上,把人类潜意识里绝对不想面对的东西,摆到台面上,放在睫毛前,逼你不停注视。尤其是节奏越窒息,故事负责携带的意义,就越能随着强力输入,透肺入心,引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