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到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较2013年改善50%左右

八年蓝天梦,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2017-08-12 作者: 王亚楠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亚楠

  炎炎夏日,是北方难得的蓝天常驻时节。然而对于环保人来说,夏季的蓝天并不能让他们松口气,因为炎夏一过,很快就是雾霾多发的秋冬季节。他们要抓紧时间,尽可能地提前筑起秋冬“气质”的防护堤。
  2013年底,山东描绘了“跨越8年的蓝天梦想”,以2013年为基准,提出三个阶段的目标:到2015年,全省空气质量改善20%以上;到2017年,改善35%左右;通过持续努力,到2020年,能够较2013年改善50%左右。
  转眼到2016年底,当年全省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这4项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较2013年分别改善了32.7%、25%、50.7%、20.8%,山东“蓝天梦”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同时,威海市2016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现我省“气质”达标城市零的突破,成为我国华北、华东地区为数不多的达标市之一。
  今年上半年,全省“气质”继续保持改善势头,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9.7%、10.4%、28.6%、2.6%;重污染天数平均为11.7天,同比减少1.9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51.6%,同比增加2.9个百分点。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利。2014年初,山东在全国创新性地实施“气质”考核、生态奖补制度。当年第二季度,也就是第二次考核结果发布时,有5市因“气质”同比恶化向省级缴了“罚单”。每个季度,每个市是奖是罚、数额多少,都是完全公开的。年底算总账也是奖罚两条线,清清楚楚,不做冲抵。所有省级奖补给市级的资金,由各市统筹用于辖区内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项目支出,省级进行监督。迄今,省级已累计补偿各市资金80425.5万元,有关市累计上缴资金3849.5万元。
  这一制度调动了各市治理大气的积极性,17市针对各自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各自区域“气质”目标,因地制宜出台了各具特色的市对县(市、区)的“气质”奖补制度,直接推动了各地一些环保顽疾的解决、治理短板的补足,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就在几天前,烟台市自我加压,印发实施《2017年全市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提出今年市区空气质量力争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2.5年均值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8月8日上午,济南市环保局长侯翠荣来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听电话时表示,今后济南将在14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全部设置空气监测站点,初步主要用于监测与人们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PM10这一指标;此外,济南今年将完成淘汰全市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有望成为全国首个全部淘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的省会城市。
  大气污染,根源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山东人口密度高,经济总量大,但经济结构偏重。这一省情决定了山东必须自觉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
  6月25日,随着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7号机组启动,华电山东公司所有在役的43台火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680万千瓦,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整个超低排放改造历时两年半,累计投资近65亿元,较国家要求时限提前半年。
  目前,全省共完成241台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合计7463.5万千瓦,剩余8台机组正在进行停机改造;791台单机1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中,已有467台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同时,累计淘汰燃煤小锅炉3万余台,合计4万余蒸吨;累计淘汰黄标车116.5万辆,老旧车47.68万辆。
  在治气攻坚中,山东将治水经验延伸,坚持以环保标准引导、倒逼产业升级。2013年,发布实施《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火电、钢铁等5项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利用8年时间,分4个时段逐步加严。自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第三时段排放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