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从14岁的“抗日小将”,到92岁的“淡泊英雄”,海阳孙纯秀——

地雷声已远 英雄永不老

2017-08-08 作者: 董卿 从春龙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董 卿 从春龙
    本报通讯员 姜长雨 董 建

  抗战时期,海阳人民运用地雷战在胶东抗战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5名老民兵受邀参加。山东海阳西小滩村的92岁(主人公年龄按习俗以虚岁计,下同)老英雄孙纯秀是受邀者之一,他正是当年地雷战的亲历者。8月4日,记者来到老英雄的家乡,重温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
埋地雷炸桥梁,鬼子无处逃
  个头不高,但腰杆笔直,精神矍铄,这是记者对孙纯秀的第一印象。8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海阳市行村镇西小滩村时,孙纯秀正在门前的小菜园里摘着海阳白黄瓜。
  孙纯秀1926年出生在这个小村子,这里也是电影《地雷战》中玉兰姑娘的原型——全国民兵英雄孙玉敏生长的村庄。出生于这片英雄的土地,14岁的时候,孙纯秀就加入了儿童团,负责站岗放哨、通风报信。
  1943年,面对日寇的侵略,孙纯秀毅然加入了民兵。“我从小个头小,就把我编入了‘破坏组’,专门负责破坏道路桥梁。”他在民兵组织的带领下,埋设地雷,炸毁道路和桥梁,猛烈打击出来扫荡的日寇。
  西小滩村地处海莱交界,连接青岛和石岛的“青石线”穿村南而过。“青石线”跨小滩河,便是“大崖桥”,是战略要地。“行村、何家村各驻扎了一队鬼子,平时都要从大崖桥上过。桥是大石板修的,我们晚上就拿铁棍子给拆了。后来,鬼子又在河道里填土修了条路,我们就用‘水雷’炸。”孙纯秀说,交通线隔三差五被破坏,日寇和伪军被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寸步难行。
  1944年秋收,村民在上级党组织的安排下,只收玉米、不割秸秆,用青纱帐掩护八路军抗日。经过不断斗争,1944年,盘踞在海阳一带的日寇被驱赶,民间抗日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腿中弹,他不肯下火线
  1945年正月十五,村子里举行了对日伪的公审大会。孙纯秀提出要参军,上级看他报国杀敌便同意了。正月二十,19岁的孙纯秀告别家人,来到胶东军区驻乳山的部队。
  直到现在,孙纯秀的右小腿上一个弹疤仍清晰可见,那是1946年打胶县(今胶州)时留下的。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暂编十二师赵保原部盘踞胶县,山东军区抓住时机对胶县、高密、即墨、泰安等被国民党反动派收编的伪军广泛出击。
  6月7日入夜后,在通讯排的孙纯秀和另一名女同志被抽调去往胶县北关附近前线运送炸药。6人赶着一马车的炸药运往前线。“那天下着小雨,路不好走,走到半路,感觉右小腿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但运炸药要紧,根本没顾得上。送完炸药回来后,我低头一看,满腿的血,三层裹腿打透了,弹片还在腿上呢。”孙纯秀对此记忆犹新。
  简单包扎后,孙纯秀又开始忙碌。破晓时分,胶县攻克,赵保原在仓皇出逃过程中,被乱枪击毙。
  1948年,打济南战役时,需从莱芜送一封绝密文件到济南,半夜12点,睡梦中的孙纯秀接到指令,他二话没说,独自策马飞奔在茫茫夜色中。行至章丘,突遇十几名国民党反动派士兵,令他下马检查。正在孙纯秀与其周旋时,遇到了押送俘虏的我方部队,才得以脱身。第二天早上8点,情报准时送到了济南,他也因此立下第一个三等功。
  孙纯秀先后参加了攻打莱阳、烟台、平度、谷庄、莱西、即墨的战斗以及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解放福建等,参加战斗近百次,荣立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一次。1950年下半年,孙纯秀随部队南下,来到福建闽侯军分区独立第一营三连负责剿匪工作。1952年,孙纯秀带着荣誉转业回乡。
为百姓把打鬼子炸的桥修起来
  孙纯秀转业后,在村里担任民兵连长。1958年,他带领村民没白没黑地干,修起了牟格庄水库。1964年,他又和村民重修了村前的“青石线”。“当年对付鬼子,不得已把桥炸了,现在和平了,我们要修最好的桥给老百姓走。”
  其实,孙纯秀家里并不富裕,他老伴程元淑告诉记者,她有4个儿子,3个闺女,在过去的那个年代确实很苦。上世纪80年代初,公职人员允许儿女“接班”,再往后,国家落实一系列政策,很多人因此“农转非”,于是家人和亲朋好友都劝他到上面找一找。毕竟他转业时为副排级,1972年,县人武部将他的转业证更换为“退伍证”。老人坚决不肯,他总是说,国家这么大,当兵的这么多,别给国家添麻烦了。
  如今的孙纯秀,依然没有脱离农业生产。门前的一分地小菜园,种着豆角、黄瓜、辣椒、茄子,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当年那么艰苦都过来,现在的好日子,更应该满足。”
  天亮就起床打扫院子,摆弄一下菜园,中午、下午喝二两小酒,小睡一会,老英雄的晚年生活,惬意而有规律。2015年,孙纯秀作为烟台市唯一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前往北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今年8月1日,又受邀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党和国家对孙纯秀的忠诚给予了肯定,他却从未要求过什么,革命年代敢于牺牲,和平年代建设家乡,过着清贫而充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