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一位完美主义者     

——叶兆信画展序言

2017-08-04 作者: 是为序 来源: 大众日报
  兰亭修禊图(冯其庸题) 叶兆信 505cm×93cm
□ 潘鲁生(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院院长)

  叶兆信是我的老友,我们相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如今算来己有三十多年了。当年他从青岛工艺美校毕业分配到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地毯图案设计,我在山东工艺美校就读时两人有缘相识。由于他有图案设计方面的独特才华,后来被调入大众日报社美术组工作。从那时起,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往。在当时看来,为报纸绘制的报头图案美术字,写的文章能变成铅字印刷出版,这样的工作真的令人羡慕。兆信在大报岗位上联络了一批美术界的大家,我们似兄弟一般常在一起畅谈青春理想,交流艺术创作,也有机会在大报发表些报头作品,并以此为“显摆”。记得曾多次跟他在一起值大夜班,报社食堂的夜宵也令人难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有机会被借调到北京工作,当时《中国美术史》编辑部让我推荐资料员。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兆信,一来我们是朋友,而且也深知他的美术功底及认真劲头。由于种种原因,兆信只在恭王府工作了一段时间就回了山东,但就在那段短暂的时光中他与冯其庸先生相识并成为其入室弟子。冯老十分赏识叶兆信的艺术才华,正式收徒那天,十分郑重地赠给了兆信几十部书。兆信也十分敬仰冯老的艺品和学识,后来一直追随在冯老的左右,直至陪同这位艺坛大家走完最后的人生道路;冯老注重在传统基础上出新的艺术理念也深深地扎根在了兆信的心中,成为他从艺之路的信条。
  兆信的艺术路子很宽,他的创作集中在壁画、图案、国画等领域,在壁画领域的创作成果尤其丰硕,而且广受认可。兆信认为,古人留下的壁画是先人对历史、现实和未来,对生活和艺术的认识与理解;壁画所表现的是前人对思想文化与精神世界的深切关怀,反映并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力量和影响。兆信把传承这些美妙绝伦的壁画艺术,当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完成的每一个壁画项目都十分精彩,让观众感受到传统艺术形式中鲜活的时代气息。
  泰山极顶玉皇庙《玉帝故事图》主题壁画,在五岳之尊泰山雄奇险秀的自然景观中表现神话故事,意境高远,体现了一种沉秀、稳健的艺术格调。《玉帝下界巡视图》描绘玉帝銮驾下界巡视主题,画面出现的42个人物形象皆生动传神,布局巧妙。济南白云洞《群仙朝圣》壁画,也是兆信的得意之作。壁画位于白云洞玉皇殿的两边墙壁上,两幅壁画一个主题,遥相呼应。五十八组道教人物组成的壁画层次分明,章法严谨,人物情态各异,体现了高超的线描艺术技巧。冯其庸先生评价这组作品,“线描手段变化较大,各尽其妙,除轮廓线外又结合装饰线,真是气象万千,使人目不暇接。”
  兆信的线描图案功力深厚,体现了一种尽精微而致广大的“匠人精神”。1983年在大众日报社做美编工作之余,兆信曾坚持画地毯图案,每周一幅,四年时间里一共画了一百多幅。地毯图案密密麻麻,构图细腻繁复,笔笔工整流畅。这些临摹作品后来在山东美术馆举办了展览,并出版了《波斯地毯图案集》,至今仍为行内人津津乐道。后来,兆信创作了《达摩讲经图》《普天同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大量的线描画和地毯图案,手法洗练,件件出彩。当年,我们两人也曾合作出版了《中国佛教图集》,分工合作,对佛教图案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兆信做人致学从艺追求完美主义的精神和境界。在与兆信三十多年不曾间断的交往中,越发深刻地感受到他就像一个在艺术之路上执着求索的“苦行者”。从积四年之功临摹工细的波斯地毯,到寒来暑往中、简陋条件下绘制庙宇壁画,他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长久的辛劳与孤寂。试想,若没有恒久的毅力与执着的信念,又有什么人能在这条路上行这么远,走这么久。我们相信,兆信是一位对艺术追求完美的人,艺术就是他的生命。只有在创作时,他的内心才是充实的。现在,低调从事的兆信将自己多年从艺的创作成果系统地总结梳理,举办这次艺术综合展览,既是对自己艺术人生的一次回顾,也将是一个新旅程的起点。
  作为老友,祝愿他的艺术之路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是为序!

画家叶兆信简介
  叶兆信 1959年生于山东夏津,现为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高级编辑。第八、九届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省诗词学会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济南市群众艺术馆理事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