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紧扣时代脉搏 对话职教未来
——从四个维度解读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创新发展(下)
  □邢璐 尹成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正在实施,职业教育正处于一个历史节点上,更是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紧扣时代脉搏,契合时代需求,与国家战略同步规划、加快发展,培养社会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创新高职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之路。我们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拓展国际合作等4个维度来解读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成功密码。
  
  ■维度之四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为实现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规划目标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与更高端的平台。
  在这新的历史机遇下,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加强质量保障,扩大合作交流,加快培养人才的迭代更新速度,拓宽自身发展模式,确立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思路。学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和优质教育资源,巩固和发展既有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打造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品牌,拓展国际教育合作空间和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及影响力。
  拓展国际合作关系 打造国际型人才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针对“一带一路”建设巨大的人才需求,倾力培育复合型国际人才,对外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与俄罗斯、德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1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多批次选派师生交流互访,就学生留学、教育教学等方面广泛合作,合作领域和层次不断拓展。近年来,共选派3个专业近500名学生到俄罗斯著名高校莫斯科农业大学和伊万诺沃国立化工大学深造。与俄罗斯教育部合作建立了覆盖华东、华北地区唯一一家俄罗斯国家对外俄语水平考试(培训)中心,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双语人才。
  学院立足自身水利、建筑的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合作,组建了“校企合作国际班”,以专业知识、外语能力、企业基层管理能力为核心,培养水利建筑类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2013年以来,已有80余名毕业生赴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刚果(布)、布隆迪等国家从事水电、道桥、房建等专业领域工作,参加了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印尼雅万高铁等多个大型建设项目。
  当前中巴经济走廊相关合作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巴基斯坦全球无国界教育集团总经理一行到访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双方在留学生语言和专业培养、互派教师学术交流、联合推进汉语教学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有力推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毕业生逐步成长为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发展的有力践行者和推动者,成为实践“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人才。
  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提升办学层次
  于纪玉院长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下,我国高职院校必须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精神,博采众长,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实现合作院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合作共享,创新办学模式,提升办学层次。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巩固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办学传统优势,打造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品牌,多次与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俄罗斯伊万诺沃国立化工大学成功互访,不断更新充实中俄合作办学协议的内容,及时调整学生培养计划,合作水平稳步提高。该合作项目发布于国家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该平台是国家针对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相关事务的最权威监管平台。
  为更好地服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学院深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和完成研究工作,学院组织中外专家完成了教学研究课题《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作》《基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引进转化与应用研究》,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推进中外文化交流 促进共同发展
  国际交流,文化先行。“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中外教育领域的多层交流,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文化的交流。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积极开展中外友好学校间各层面文化交流活动,深化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相互间历史文化、教育传统的理解,实现文化互通,共同发展。
  学院与俄罗斯、韩国、德国等国家及地区进行了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活动。与俄罗斯高校联合会、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俄罗斯伊万诺沃国立化工大学、莫斯科国立经济信息统计大学等先后互访,除洽谈办学合作协议外,双方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研修学习、文化体验和文化交流活动。学院组织俄罗斯专家赴曲阜参观三孔体验儒家文化,倡导外籍教师学习汉语和中国书法等。俄罗斯主流媒体对学院的育人文化及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多次做了详细宣传。
  学院与韩国国际大学和新星大学就学生交流、合作办学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学院多次派出韩语研修团赴韩国进行了涉及韩语、跆拳道、陶瓷制作和韩服文化等方面的文化交流与研修活动;韩国两校也分批派出研修团到学院进行中国汉语与文化体验交流。
  此外,学院还与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韩国大邱大学、嘉泉大学等进行了文化交流与沟通联络,探索国际教育合作新途径。
  经过几年的努力,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在国际合作关系拓展、国际合作办学及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外合作办学优势更加稳固,品牌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影响力与认可度明显提升,用实际行动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大门
  校园风光


聊城大学:用行动向“精致利己主义”说不

  □齐汝林 王黎
  
  很多人都记得,今年的端午节,亿万观众的目光聚焦在央视直播的中华龙舟大赛福州赛场,在现场9万名观众的欢呼声中,聊城大学女队激流奋进,包揽100米、200米单项冠军,取得今年的总成绩三连冠,塑造了勤奋与拼搏、专业与敬业的“聊大品牌”。
  在“精武—2016”军事项目对抗赛上,聊大国防生“勇冠三军”,与全军10所军事院校的代表队同场竞技,一举夺得国防生组总排名第一名,展现了专业文化与综合素质全面过硬的“聊大气派”。
  随着今年90名聊大学子加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队伍,14年来,聊城大学西部计划志愿者总数达956人,用责任与担当、实干与奉献创造了誉满华夏的“聊大现象”。
  聊大以学风浓厚享誉社会,多个专业的考研率保持在50%以上,今年的季羡林学院毕业生考研率更是高达78%。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决赛上,聊大3名学生荣获竞赛特等奖,38名学生获得一等奖,学校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聊大荣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21项。“学在聊大,奠基人生”美名远扬。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长期坚持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聊城大学植根于鲁西这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承先贤遗风,办民本教育,培养出了一批批团结奋进、无私奉献、刻苦坚韧,朴实厚重、脚踏实地、负重致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用扎实的德育工作、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因材施教的特色培养模式,向培养“精致利己主义”高声说“不”。
  
  “真善美”的德育
  铸就朴实奉献魂
  “爱国家,爱集体;守公德,尽义务;与人善,乐助人;重然诺,守诚信;人之美,在心灵……”是聊大学子口口相传的文明公约。聊城大学地处山东省西北部的聊城市,这块热土留下了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于慎行、谢榛、傅以渐、邓钟岳、武训、张自忠、范筑先、马本斋……近年来又陆续涌现出孔繁森、张海迪、白云、徐本禹等一批家喻户晓的英雄模范人物,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聊城大学植根聊城办学40余年,一方面时刻受到鲁西文化潜移默化的濡染浸润,另一方面主动自觉地学习、弘扬鲁西文化和英模精神,将其转化为强大的育人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聊城大学获得优秀成绩,专家组对该校的德育工作特色表示充分肯定,“我们为聊大人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精神所感动;我们为聊大人朴实无华的风格所感动……”
  教育重在“身教”,重在“育人”,需要具备优秀人文素养的教师,以丰富的学识、高尚的人格力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荣获“全国师德标兵”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海英教授,把看似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充满激情和现实意义,第一时间把国内外重要新闻纳入课堂,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把正能量传达到学生心中。荣获“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文学院邢梅萍副教授,既有敬业爱岗的高尚情操,也有为人师表的优雅仪表,被学生们称为“我们的女神”。文学院宁登国副教授,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大学校园、乡村学校、社区等地,义务为学生和群众讲解国学经典。学生们在他的带动下,也在走上讲台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好钢用在刀刃上,优秀毕业生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聊大毕业生的优良传统;“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是聊大学子的诤诤誓言。得知聊城大学80%以上的西部志愿者申请延长服务期,245名志愿者服务期满后自愿留在西部就业创业,教育部原副部长杜玉波曾激动地说:“没想到聊城大学有这么多志愿者报名和留在西部,聊城大学的做法非常感人,值得认真总结。”近年来,在聊大西部志愿者中,涌现出了“西部最美的彩虹”孙宗清、“感动山东人物”提名奖陈之海等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先进典型,多人次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奖章,这被团中央领导评价为西部计划的“聊大现象”。此外,聊大农学院张鲁、陈秋月、张乐乐等5位同学还远赴利比里亚、泰国服务,荣获志愿服务海外奖章,受到利比里亚总统接见,被誉为“来自中国的天使”。
  2017年春节,在会聚全球顶尖艺人的北京环球春晚舞台上,聊城大学音乐学院百名舞蹈系学生参与其中,连续第三年承担整台晚会中方舞蹈节目的演出。临近演出的日子里,大家每天都要在训练厅里进行近10个小时的紧张排练,有的在训练中受伤,有的得了重感冒,却都倍加珍惜这难得的锻炼机会,咬着牙坚持下来。聊大学子的努力,被环球春晚的舞蹈总监梁群看在眼里,“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讲究团结和纪律,这一点非常重要,越是在大型舞台上,越需要舞蹈演员们的严谨和配合。”
  
  “高大上”的培养体系
  夯实专业能力与素养
  建校以来,聊城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科研引领教学、科研反哺教学的教学改革发展模式,打造高水准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据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统计,2017年,山东省高校共有20个专业入选全国排名前5%的五星级重点优势专业,聊城大学占有2席;聊城大学还拥有15个全国排名前6%—20%的四星级优势专业。2016年,在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基础上,聊大历史文化学院新建“外国语言和外国历史专业”本科专业,该专业是教育部特设的新型跨学科专业,目前,国内仅有聊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高校获准招生。
  与优质专业建设一脉相承,聊城大学不遗余力地打造了一批精品课程。石兴泽教授的《走近老舍》、李泉教授的《古往今来话运河》、范丽亚教授的《身边的数学》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李焕勤教授的《广播电视编导与制作》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还有更多聊大名师讲授的通识课程,被录制成网络公开课,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一些教师把学术研究成果通俗化,著书或制作讲义传授给学生,江心力教授编著的《一本书读懂中国哲学史》由中华书局首版,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再版,获评100部(篇)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作品,该书提供了观察中国先哲精神风貌的独特视角,被专家称为“不可多得的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
  “感谢学校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机会,更感谢可爱的孩子们给我最特别的青春记忆,这将是我人生中一笔很大很大的财富。”这是聊大美术学院的胡业飞,在农村实习支教期间,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质朴无华的词语,说出了近万名师范生的心里话。自2008年以来,聊大实习支教的学子足迹遍布聊城市7个县(市、区)的205所乡村学校。在为期半年的支教时间里,聊大师范生在“真刀、真枪、真场景”中,理解了教育理论知识,教学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从而大大增强了就业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聊城市65%的中学教师、30%的中小学校长是聊大毕业生,聊大学子已成为支撑聊城基础教育的主力军,并发挥着引领聊城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届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教育部师范司和山东省教育厅的领导,把该校誉为教师教育改革和山东高校发展的“两个缩影”。
  实习支教,只是聊城大学加强实践教学的一个例证。2012年,聊城大学入选应用型名校建设单位。聊城大学按照应用型名校建设目标,调整优化本科专业结构,从政策和资金上向实践教学倾斜,全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到2020年,全校将累计投入3.1亿元用于实验实践平台建设,优先引进了一批有实践经验的博士、具有副高职称的行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学校还参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本校实际,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三个方面入手,制定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为实践教学独立设课202门,提升了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理工农医类提升到30%以上,人文社科类提升到20%以上,师范类教育实践的时间累计在一个学期以上。学校持续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支持教师新编和修订实践教学教材,实验室向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开放。聊城大学还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基地,采取多种合作方式,拓宽大学生实习实践的平台,建立了各类教学实践基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新精尖”的培养模式
  力促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近日,首届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委员中有两位聊城大学校友,分别是政治系77级毕业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教授和政治系85级毕业生——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季正聚教授。聊城大学独立办学近半个世纪,一直致力于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人才培养,培育出了大批行业精英人才。
  2016年9月,一个戴眼镜的大男孩,走上灯光璀璨的领奖台,从他的偶像——GIS届传奇人物Esri总裁杰克·丹杰蒙德的手中,激动地接过了“2015年ESRI青年学者”奖杯。这个大男孩,就是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学生霍一心。他作为项目组长,凭借参赛作品《杭州自行车辅助调配与数据分析系统》,荣获了特别珍贵的“Esri开发竞赛特等奖”,填补近几年中国区此奖项的空白。引领霍一心走上领奖台的,是环境与规划学院的“3S”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近些年来,实验室获奖到“爆”,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近9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3项、优秀奖31项。
  为了优化教育环境,帮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聊城大学建立了“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在车辆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英语、小学教育等9个师范类专业实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法学专业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园林专业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另外,结合江北水城的地域优势,聊城大学近年来大力发展龙舟竞赛项目,由体育专业学生组成的聊大龙舟队,曾作为唯一的一支大学生代表队,代表中国参加亚洲龙舟锦标赛。组建15年来,聊大龙舟队在全国、亚洲、世界龙舟竞赛中屡获佳绩,仅2016年,聊大龙舟队就在亚洲龙舟锦标赛、中华龙舟大赛、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中,取得39块金牌。
  同时,聊城大学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拔尖人才为目标,成立了季羡林学院。当代书法界泰斗欧阳中石先生、著名作家卞毓方先生出任学院荣誉院长。季羡林学院在大一新生中,吸纳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采取小班制和导师制,让这些学生在常规课程之外,接受羡林讲堂等多种教育方式,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和创新意识,从而使“优者更优”。在今年的毕业生中,季羡林学院同宿舍的魏璇、宋盈盈、杨玲、于丽娜、贾鑫鑫、曹昕怡6位同学,一路相互鼓励、携手奋斗,全都考上了重点院校的研究生,集体实现了继续深造的愿望。
  为了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校选拔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专门于2013年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2014年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聘请专家做客,举办创业沙龙。孵化园自2014年设立至今,先后选拔入驻企业38家。聊大毕业生成立的“马上传媒有限公司”,入驻孵化园后,在园区指导老师的建议下,重新定位公司发展目标,以公益微电影带动公司文化建设,树立公司品牌,公司业务从聊城发展到济南,现已成为省内业界口碑良好的企业。2017届毕业生陈云堂,手握企业培训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师等5张证书,凭借大学期间敢为人先的4次创业,以自信、稳健的表现,赢得了天津卫视《非你莫属》中多位大咖的青睐。
  作为山东省国防生培养工作的签约高校之一,聊城大学成立了后备军官学院,修建了高标准的国防生综合训练场,培养政治思想过硬、专业文化过硬、军事技能过硬、作风养成过硬、身心素质过硬的国防生,形成了“1335工程”教育体系,学校也因此荣获原济南军区授予的“国防生培养工作特别奖”。2014年8月,聊大毕业国防生刘瑞栋被评选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全军获此殊荣的先进个人总共有41人。刘瑞栋毕业入伍后,始终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军梦想,不断超越自我,苦练杀敌本领,先后在军区以上的比武竞赛中取得8个第一,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并荣获“山东青年五四奖章”。
  在以“敬业博学、求实创新”“崇教尚学、敦厚奋进”“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为核心理念的聊大文化熏陶下,20万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走出聊大校门。这些优秀的聊大学子走向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在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书写着自己人生的辉煌。他们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学者、叱咤商海的企业家、辛勤耕耘的教师、埋头苦干的科技工作者、兢兢业业的领导干部、无私奉献的西部志愿者……他们以卓越的成绩、优良的素质,让“学在聊大、奠基人生”声名远播,誉满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