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往事·发现

■烽火八年山河壮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梻

范长江陆诒冒死采访台儿庄战役

2017-07-19 作者: 张环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环泽
    本报通讯员 郑学富 谢美慈

  7月6日,“中外记者眼中的台儿庄大战专题展”在枣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开展。当年在台儿庄战役前线采访的《大公报》著名战地记者范长江之子范苏苏,和《新华日报》著名战地记者陆诒之子陆连年,应邀出席。71岁的范苏苏和73岁的陆连年,为父辈们冒死到前线采访的事迹而自豪。
冒死到台儿庄前线采访
  1935年5月,范长江被《大公报》聘为记者,1937年2月4日,在西安采访了周恩来。2月9日,范长江到达延安,毛泽东在他工作的窑洞里会见了范长江,建议范长江立即回上海,利用《大公报》的影响,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8年1月,陆诒在汉口任《新华日报》编委兼采访部主任。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打响。会议结束后,范长江和陆诒结伴北上。4月3日早晨,他们从汉口乘火车经郑州、开封,前往第五战区驻地徐州。
  4月4日,到达徐州的当天晚上,范长江和陆诒顾不上休息,连夜赶往设在徐州道台衙门的第五战区司令部。司令长官李宗仁向他们介绍了台儿庄的战况,并说:“当前战局的发展瞬息万变,我建议你们明天赶快上第一线作现场采访,不要专向上面伸手要现成战报。”李宗仁的话是有所指的,当时在徐州采访的记者上百人,很多人不愿意去前线深入采写,而是在城内转发官方的战报。
  这时前方传来一个可喜的消息:“在今天向城方面,我军伏击了日军的后援部队,截获了大批辎重,而且台儿庄正面的敌人阵地已开始动摇。”
  听到此条振奋人心的消息,范长江、陆诒更是按捺不住前往台儿庄的心情。
  4月5日上午,范长江和陆诒拿着军委会颁发的“战地记者证”,搭车直达二十军团司令汤恩伯的指挥部。
  4月5日下午,范长江、陆诒骑着汤恩伯送的两匹战马,前往台儿庄运河南第二集团军孙连仲的司令部。次日,他们听见敌我双方炮声隆隆。陆诒在报道中写道:“这天敌机终日出动,在接近台儿庄的地区轮番轰炸、扫射,极力阻挠我军向前线增援。我们20多位中外同业坐在一起,大家虽不明言,但心里都明白,今晚上必有一场恶战。”
  4月6日下午,范长江和陆诒要求到台儿庄前线去。孙连仲派一个副官连夜把他们送到距离台儿庄城只有3公里的一个小村庄,即第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的前沿指挥所。范长江初见池峰城的印象是:“池师长是此次台儿庄防守战的主将,半个月无休息的战争,使他的头发和胡子都长得很长,嗓子已经哑了,面色犹如无光的黄纸。”陆诒描写道:“这位30多岁的池师长,头发蓬松,上身只穿一件咖啡色的绒线衫,下面穿一条军裤,腰配左轮手枪,在一间阴暗的泥土砌成的房子里来回踱步。房子四壁挂着军用地图,一张破桌子上放着一架军用电话机,还有两条板凳。没有行军床,我只看到墙角边用稻草铺成的地铺,上面有一条没有叠好的灰色军毯。”
  池峰城一见到两位记者,十分高兴。他指指地上的稻草,诙谐地说:“这里还有几捆稻草,真诚欢迎你们在此过夜。”范长江笑着说:“前线打得这样热闹,就是你为我们准备了席铺,我们也是睡不着的。”池峰城神情激动,拍着范长江的肩膀说:“老兄说对了,胜败存亡就看今晚上!”池峰城接着说,“从3月23日抗击日军进攻以来,全师四个团长伤亡了三个,原有十二名营长如今只剩下两个,下级军官伤亡则更多,但是只要今夜反攻令下,疲兵再战,我们还是有决心打一场胜战给你们看看的。”
  当天晚上9点半,司令部下达反攻命令,我军重炮向日军阵地集中轰击,炮声震撼了大地。陆诒和范长江走出指挥所向台儿庄城内望去,日军的弹药库中弹爆炸,腾空而起的火光直冲云霄。我军先头部队趁机冲进城寨,与敌人展开白刃肉搏战,把困守在台儿庄一角的800多个残敌全部消灭。
  陆诒高兴地写道:“四月七日的清晨,在这个血腥的壮烈的黎明中,我军光辉的克复了台儿庄,而且立即向前追击,肃清三里庄以北的残敌,攻克邵庄,俘获日军坦克八辆,以及山炮、轻重机关枪等大量战利品。这胜利的战果,使大家兴奋若狂!”
  4月7日早晨,范长江和陆诒在池峰城的陪同下,乘坐临台(临城至台儿庄)支线的铁路摇车,向台儿庄城内进发。为防止意外,在快到台儿庄城时,他们下车进入交通壕,步行前进,来到了已被日军炸得面目全非的台儿庄火车站。陆诒写道:“台儿庄南站的房屋原来是三层,已被日军重炮毁去两层,站的四周满是窟窿,北站房屋只剩残垣断壁。”
  正在行走之间,忽然3架敌机飞来,毫无目标地投下炸弹,猛烈地轰炸,一道道柱形的泥土和浓烟在他们200米远的地方冲天而起。他们连忙隐蔽,敌机又接二连三袭来,扫射。在台儿庄城外的交通壕里,陆诒看到了英勇的士兵,有的蜷伏着休息,有的在筑工事,有的在唱歌哼戏,一个个喜形于色,精神焕发。即使是躺在担架上的伤兵也是满面春风,找不到一丝痛苦愁容。
  下午1点半,他们通过运河浮桥,踏进台儿庄西门。范长江对战后台儿庄的景象描写道:“入西门后,即见满街瓦砾、沙土、破纸、烂衣、倒壁、塌墙……所有房屋,无不壁穿顶破,箱柜残败,闲无一人,有福音堂一所,亦毫无例外的彻底被毁于敌人密集炮火之中。”在城内,他们看到还有不少我军战士的遗体,有的虽然全身烧焦了,但是仍然屹立在墙角,左手持枪,右手高举手榴弹。有的双目圆睁,直视前方,令人肃然起敬。在北门内,还有日军弹药库爆炸后的遗迹,狼藉一片,日军的骨灰盒在旁边堆积的像一座小山丘。
  陆诒在报道中揭露了日军屠杀平民的暴行:“最惨的是一个老妪的尸首,两腿与身体已经分了家,旁边还有一篮蔬菜,脸上有三个刺刀痕,鲜血透过伤口流过脏污的短衣,而湧成紫黑色的一堆。还有一个年约三十岁的女尸,也是没有腿,上身已是赤裸裸的,头发散披着。这两个女同胞,大概都是奸污不遂,而遭到了兽军之毒手。”
  台儿庄城防司令、在战火中因作战有功升任第九十一旅旅长的王冠五,陪同他们参观了台儿庄战场。王冠五介绍了一些官兵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昨夜攻击西门时,有一位营长秦应岐身受七处伤,他仍誓守不退,担架兵把他抬了下来,他还声嘶力竭地喊:‘我虽然不能走路,但还能说话啊!为什么你们要强迫我下去呢?’”
  回到第九十一旅旅部,举行了一个血战台儿庄座谈会。参加者都是亲历这次血战的官兵,他们详细地讲述了血战台儿庄的经过。在座谈会上,范长江和陆诒获知了57人敢死队夜袭日军的英勇故事。
采访报道57人敢死队
  王范堂,1908年出生于陕西石泉县后柳镇,1927年4月,考入冯玉祥在西安举办的西北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冯玉祥部下任排长,台儿庄战役时,任第二集团军第二十七师一五八团三营七连连长。
  台儿庄战役打响后,日军矶谷师团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轮番向台儿庄疯狂进攻,3月27日,日军攻进了台儿庄的东北角。守城官兵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伤亡惨重,形势十分严峻。为增援城内的守军,二十七师师长黄樵松命令一五八团三营副营长时尚彬率七八两个连,翻过城墙进入庄内。时尚彬率领八连先行,王范堂带领七连随后跟进。八连奋勇向枪声密集的街巷挺进,但是中了日军的埋伏,很快,八连130余名官兵牺牲殆尽。
  当王范堂带领七连赶到时,时尚彬声泪俱下地喊道:“王连长,完了,完了,八连全完了。”王范堂见状,立即命令全连注意隐蔽,向日军迂回攻击。全连官兵擦干眼泪,怀着为死难弟兄报仇的决心,与日军展开逐屋逐巷地拼死争夺。经过3天3夜的激烈战斗,打退了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坚守住了阵地。部队因连续作战,导致减员很大,第七连由刚进庄时的130多名官兵,只剩下57人。
  日军占领了城寨的四分之三,甚至连寨子的西北角也被日军攻占。当时城内的守军与外边的联系通道全靠西门这条路,如果不夺回西北角这块阵地,城内守军将处于危险境地。王范堂主动向守城指挥官王冠五请战,率领全连尚存的57名官兵组成敢死队,以求全歼入侵西北角之敌。王冠五接受了他的请求,临出发前,王冠五拿出大洋,要重赏敢死队员,可是王范堂和全体队员大喊道:“我们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大洋干什么?”
  3月31日夜晚,王范堂率领57名敢死队员,身着日军军服,头戴钢盔,腰挂手榴弹,肩背大刀片,在炮火掩护下出城西门,在墙外集结,待炮火停止后,沿墙向北跑步进入预定位置,待机枪停止扫射时,分数路爬墙而入,插进敌侧,向日军发动突然袭击。经过一个多小时殊死拼杀,消灭日军60余人,敢死队只有王范堂等13人生还。敢死队夜袭日军成功,清除了攻占台儿庄西北角的全部日军,保证了台儿庄内外中国军队的联系,奠定了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基础。
  范长江和陆诒采访了王范堂和他的战友,把他们的英勇事迹写成报道。4月13日,《大公报》在第三版上刊登了范长江采写的战地通讯《慰问台儿庄》,文中对敢死队的浴血奋战描写得具体生动:“这时57壮士突然出现,以神圣果敢坚决之英姿,向长官请命,愿以最勇猛之决定的攻击,消灭西北角之敌人,并皆自立誓言,如不成功,即皆自杀。果也,他们满带炸弹大刀短枪,自西门出去,暗自绕自西北角城外,然后以迅速之突击,爬城而入,以毫无顾惜之肉搏战,将敌人全部消灭。立刻挽回台儿庄的颓势。而我可敬可爱的壮士,亦牺牲40余人,最令人感动着,为最初受伤之4勇士,他们被救护队救下之后,皆同时自杀,其自述理由为‘未曾成功’,彼等盖不知其受伤后,其他同志已将目的完成也。”敢死队的英勇事迹在《大公报》和《新华日报》上发表,成为当时轰动国内的重要新闻。
  在台儿庄前线,范长江采写了6条专电和3篇通讯,陆诒采写了4篇重要报道。文章以最快的速度发表后,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士气。
  陆诒和王范堂也因为新闻报道成为感情深厚的朋友。1948年冬,王范堂任国民党第三十军第三十师少将副师长,1949年春开往成都驻防。12月23日,王范堂与师长谢锡昌率全师官兵约7000人在成都通电起义,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编,回到人民的怀抱。以后,他们二人经常书信来往,回忆当年在战场上的友情。1987年5月,王范堂因病逝世。噩耗传来,陆诒万分悲痛,专门写了一篇悼念文章,发表在《团结报》上,赞扬和肯定了王范堂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