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周刊

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准备好了吗

2017-07-19 作者: 张有奎 来源: 大众日报
  □张有奎

  刚刚结束的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为主题。第四次工业革命是近年来引起广泛热议的话题,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新生产力,它的到来必将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进而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沟通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面对汹涌袭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我们是否已经在观念和思维上做好准备?我们又该做何准备?
“棋盘的另一半”
  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德国的克劳斯·施瓦布教授的著作《第四次工业革命》出版。在施瓦布教授看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从1760年延续到1840年,它是铁路建设和蒸汽机的发明触发的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末,延续到20世纪初,它的标志性特征是电力的应用、生产线的出现、规模化的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以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为核心,通常又被称为计算机革命、数字革命,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是其基本特征。第四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方兴未艾。施瓦布说:“我们当前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第四次工业革命始于这个世纪之交,是在数字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同过去相比,互联网变得无所不在,移动性大幅提高;传感器体积变得更小、性能更强大、成本也更低;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也开始崭露锋芒。”施瓦布的说法并不意味着全球齐一化地迈入新时代,事实上,在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第二次、第三次的工业革命依然尚在进行之中。
  在施瓦布看来,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仅仅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性基础和前提。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有:
  更加精深的数字技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比第三次工业革命更高,计算能力更强,它是“棋盘的另一半”。 计算能力是指数级的创新增长,最后是一个天文数字。大数据和云计算是热词。
  一体化的趋势。施瓦布说:“物理、数字与生物世界的融合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这样的融合为节约资源、提高资源效率提供了巨大机遇。”也就是说,第四次工业革命强调物理、数字和生物领域的协同,它会增强人类的能力和认知力,催生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3D打印、物联网等新生事物。自动发现技术、语音识别、人机交谈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和应用在我们的生活里。施瓦布说:“利用环境计算技术,机器人个人助手可以随时记笔记并回答用户提问。未来,我们的设备将对个人生活产生更大影响,这些设备会聆听我们的想法、判断我们的需求,并在必要时主动为我们提供帮助。”在施瓦布看来,综合利用多种技术的创新模式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它不同于工业革命的传统模式。
  具有引发各国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力量。它推动的是智能工厂、产品生产的定制化,全新的经济和组织构架,政府运行方式的调整和自我重塑。信息商品不同于传统商品的存储和运输,它的复制的边际成本为零。传统的企业经营观念和模式难以为继,面临颠覆性的拐点。消费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捷的好处,比如预约出租车、网上购物、支付款项,都可即时完成。它重新设定游戏规则,极大地影响着就业和劳动力市场。新技术和自动化取代了许多工种,造成失业,同时也催生全新的职业或行业。需要社交技能和创造力的工作本来是最不容易被机器取代的专属于人的工作,现在也面临被取代的风险。
“互联网+”和“+互联网”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推动新价值观和互联网思维方式的形成。新价值观和互联网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它是立足于互联网技术基础的新观念。理解这种新观念的内涵,就要区别“互联网+”和“+互联网”的不同。“互联网+”是互联网和各个行业的有机结合。“+互联网”表面上使用了互联网,实际上还是原来的那一套,没有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的实质改变,因而仅仅是外在的结合。新科技革命尤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发生一系列的新变化。
  用户至上的观念。用户不是客户。传统观念强调客户是上帝,客户就是购买服务和产品的人。企业和客户的二元关系是一次性的,企业的服务或产品被客户购买并消费之后,双方就没有关系了。互联网思维的用户是使用了你的服务和产品的人。企业想方设法给用户提供服务和产品,长期与用户保持联系,长期让用户感知到自己的存在,但用户还不用向企业付费。由于用户决定一切,所以企业要以用户为中心,时刻想着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便捷性和愉悦性的服务和价值,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
  快速变化的观念。在传统社会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缓慢的,一个人终其一生也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变化,这是一个固态的社会。近代以来,金属的力量造成历史的剧变,这是一个流动的液态社会。今天,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变化是指数级的创新性增长,如果要继续做一个比喻的话,我愿意把它称之为气态的社会。
  免费的观念。在传统思维里,免费是一种营销手段,或者是一个鱼钩,最终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在互联网思维里,免费是无条件的,用户享用商家的高品质服务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之所以能够免费,原因在于海量的用户造成互联网软件的生产和流通成本趋近于零。互联网价值思维模式的特点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基础服务免费,目标是拥有海量的用户,然后通过增值服务(个性化收费服务)和植入广告(“羊毛出在猪身上”)去赚钱。免费观念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建立了新的游戏规则。周鸿祎说:“互联网本身以免费为精髓,免费是互联网的一种哲学。”
  交互性的观念。传统的等级观念和灌输的方式不适合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要求,企业和用户之间、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人机交互也越来越成为流行的方式。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不再有时间、空间和高昂费用的障碍,彼此只要有交流的愿望,就可以瞬间表达,而且是零成本的。新一代年轻人甚至已经不习惯于面对面的交流,而更加习惯于微信、微博等方式的人人或人机的交互沟通。
  万物互联的观念。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价格的可接受性造成所有物品都在联网。施瓦布说:“专业人士认为,未来世界的每一样(实体)产品都可以与无处不在的通信基础设施相连,同时无处不在的传感器也能使人们充分感知周围环境。”
  共享经济的观念。按照施瓦布的定义,共享经济指的是“技术的发展使实体(个人或组织)能够共同分享某个实物商品或资产的使用权,或分享/提供某种服务,这在以前是非常低效甚至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这种商品或服务的共享通常可以通过网络市场、手机应用与定位服务或其他技术驱动型平台来实现。”它的优点是减少交易成本和系统摩擦,比如,拼车或网约车可以用手机预约与支付,因此理论上会低于乘坐出租车或自行开车的费用。智能技术的发展必然造成这种共享经济观念的流行。
  赢者通吃的观念。数字技术会造成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也就是说,强者愈强,弱者更弱。在传统社会里,由于交通、传媒、技术能力等等的限制,每一档次的产品和服务都有自己的市场。信息技术使得最佳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很容易并且廉价地提供,从而最佳产品和服务就占领了全部市场,二流及其之后的产品和服务就面临没有市场的危险。百度在搜索领域、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腾讯在社交领域都是一枝独秀,这些是明显的例证。赢者通吃的社会要求与之相应的新观念,唯有如此人们才能理解技术变革引起的收入差距拉大等现象,并且尽快适应这个时代。
  透明的观念。大数据和机器智能使得这个社会成为一个透明的社会,一个没有秘密的社会。传统的货比三家已经过时了,现在的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可以轻松地实现货比百家,最终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满意商品。同时,透明也意味着人们的隐私权可能受到威胁。
  大数据的观念。传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凭经验决策,统计学固然使用了数据,但它收集的数据很难具有大数据的体量大、多维度、完备性的特征。互联网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用数据说话,它把人类的智能问题变成了数据问题。机械思维是工业时代的决定性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但它无法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大数据思维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它补充了机械思维的不足。目前要克服的困难仅仅在于,如何收集真实的数据,并且让真实的数据说真话。
  总之,新科技革命尤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革命性改变。在数字化的智能机器时代,那些拒绝接受新价值观和互联网思维方式的人们,将会逐渐被边缘化。
重视人,而不是资本和物
  第四次工业革命必将影响每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影响不同人的文化基因之进化和变异。面对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加以应对。
  自觉提高对它的全面、客观、辩证的认识。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改变世界,它必将根本性地改变社会的结构和人类的未来。它既会给传统产业带来挑战,使得传统产业的工人面临失业的威胁,也会给经济社会带来新机遇,形成新的适应于新科技发展水平和环境的劳动力市场。新事物的出现总是带给人一种不确定性和隐隐的不安,但假装视而不见的鸵鸟政策不是明智的态度,唯有怀着极大的勇气以理性的、公正的、人道的、包容的态度面对它才是正途。施瓦布说:“只有天真幼稚的人才会宣称,他们非常清楚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带领我们走向何方,但若因方向不明而感到恐惧惊慌则同样幼稚可笑。”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改变整个文化世界的面貌,我们唯有正确地认识它的本质和趋势,确立相应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才是积极的恰当的应对策略。
  调整文化体制机制的政策和文化制度安排。随着整个社会的革命性变革,文化体制机制的政策和文化制度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在技术和观念诸方面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深刻变化。文化生活的新特征是信息量巨大,因而尤为关键的是改变以往的观念和政策导向,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面制定新的激励政策和评价体系。另外,如何兼顾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和精神生活的充实感,这也是政策制定需要体现的重要价值导向。我们要避免思想僵化、不思进取、不顾时代变化的制度设计,也要反对简单迎合民众低级趣味的功利倾向和媚俗做法。通过制度设计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始终是文化管理和监督部门的应有责任。
  营造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的文化土壤和社会氛围。创新就是标新立异,就是与众不同,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所以失败是大概率事件,而成功的可能性往往很小。创新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因而它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每一个试图创新的人都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面对不同的想法和价值观,我们要理解和包容;面对失败的探索者,我们要尊重他们,而不是嘲笑和冷落。伟大的失败比平庸的成功更加震撼人的心灵,更有益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只有在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里,才能有更多创新的硕果。
  充分发挥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功能。今天,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才,而不是资本和物。从物向人的转向,从人的数量向人的质量的转向,这是当下的最重要转向。人才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教育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地方,因而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高端文化人才,这是我们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文化影响的明智做法。当然,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高效的劳动者,而且在于人格的完善,因而要全面发挥学校的作用。
  (作者系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