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东盟纪行

东盟机遇中的鲁企角色

2017-07-19 作者: 王学文 来源: 大众日报
  看似遥远的东盟10国,对山东的开放发展越来越重要,两地联系越来越密切。自2013年以来,东盟一直是山东第二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今年一季度,山东对东盟进出口502.7亿元,增长32.8%,增速居各经济体之首。
  山东企业在东盟主要从事哪些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借参加“中国媒体东盟行”采访活动,记者进行了实地考察。
  □ 本报记者 王学文

  出手不凡!去年12月,中国地炼行业第一起海外并购达成,被收购对象是世界老牌石化企业壳牌在马来西亚的控股公司,收购者是我省临邑县的恒源石化——在省内很多人都不了解的一家企业。在这起并购中,恒源收购了壳牌马来西亚炼油有限公司51%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控股公司,而壳牌完全退出。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对此评价道:“恒源石化此次‘走出去’,正值国家推行‘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对于转移过剩产能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壳牌马来西亚炼油公司是上市公司,恒源可以借此在马来西亚股市融资,推动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7月4日,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孙伟德一谈起山东宏桥集团在印尼的投资,对记者连声说“好”。这是在印尼经济发展史上能够写下一笔的海外投资——我省宏桥集团对印度尼西亚投资的这一氧化铝项目,是该国第一家大型氧化铝生产企业。企业今年达产后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8.4亿美元,实现利润1.64亿美元。 
  “东盟矿产品蕴藏丰富,我国的铝土矿等供应紧张,然而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实施禁止矿产品出口政策,限制了我国对此类产品的进口。山东企业‘走出去’,解决了矿物供应问题,同时将国内过剩产能输出。”孙伟德说。
  然而记者也注意到,与南方省份相比,我省企业向东盟进军,更多是在传统产业领域。在菲律宾,记者随团采访了华为公司。目前,华为已是菲律宾最大的通讯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在印尼则占领了50%的市场份额。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山东在推动传统产业“走出去”的同时,是不是推动更多高端产业抢占“一带一路”要点?
  东盟另外一个需要投资的领域是基础设施。据了解,为满足需要,东盟各国每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大约需要60亿美元,然而当前还达不到一半。有预测,到2020年东盟基础设施投资将陷入严重匮乏的境地。
  有需求就有商机。去年4月,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对话会在北京召开。中方在会上表示,将发挥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两大支持力量,推动更多中国相关企业到东盟。据记者了解,截至2017年5月底,中国企业累计在东盟国家签订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同额2962.7亿美元,累计完成营业额2040亿美元。山东基建大军实力强大,山东企业在该领域应当占据更多份额。
  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政务参赞徐航天告诉记者,东盟10国劳动力充足,工资便宜,非常适合投资。在印尼,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60%-70%,其中高中以上教育水平能占一半。这里的工人平均月工资仅有1000元人民币,司机、保姆则只有几百元。
  对于包括山东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进军东盟,杨秀萍提醒:“东盟国家在历史上经历过西方长期的殖民,西方国家给东盟留下严谨的法律体系,这里习惯按法律办事。然而一些中国企业为了抢生意,在对当地法律、合同文本没有研究透的情况下,急于签合同,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徐航天则提醒,到东盟国家投资,换取利润天经地义,但为了长期合作,也要适当回报当地,进行一些修桥修路、捐资助学、促进当地人就业等工作。中国第一大镍铁生产商和第二大不锈钢生产商青山集团,来印尼投资,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矿山资源。同时,他们在当地培训员工、帮助修建清真寺,进行了很多公益活动,在当地很受欢迎。
  记者注意到,山东与东盟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目前我省已与越南岘港市、印尼东爪哇省建立友好关系,与老挝万象市、柬埔寨贡布省开展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与泰国曼谷市正式结好。记者在东盟采访期间,正值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德州)—菲律宾商机对接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来自我省德州市的一百余家企业与菲律宾企业界进行了对接。
  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当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截至2017年5月底,双向投资额累计已超过1830亿美元。东盟这座投资富矿,期待有更多山东企业投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