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公共服务

聊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

2017-07-12 作者: 高田 张迪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高田 本报通讯员 张迪

  7月5日,山东省城镇化工作考核组对聊城市新型城镇化工作进行考核,对聊城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近年来,聊城市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为目标,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三个市民化”,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长2.27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665个百分点。2016年聊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幅2.3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位。
“1+N”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今年4月22日,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聊城市成为全省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以来,第二个得到省政府正式批复的地市。《聊城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和《聊茌东都市区建设规划》正在修改完善。
  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聊城市先后出台了《聊城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N”政策体系。聊城市委、市政府还印发了《聊城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施意见》,以《意见》为“1”,以户籍制度改革、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等若干政策为“N”,进一步深化政策研究,完善配套措施。
  目前《聊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17-2020年)》、《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办法》均已经出台,“1+N”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聊城市紧紧围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下”“有保障”“能发展”,完善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全力加快人口市民化进程,取得了积极成效。2016年聊城市“三类人员市民化”共完成18.97万人,任务完成率为112.25%。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落户门槛。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取消了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落户年限限制,全面放开市域户口限制,实行市区、县市区政府驻地以及其他建制镇统一的户口迁移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先后实行高校录取本市新生不迁移户口、取消“三投靠”人员户口迁移限制等利民政策。
  为加快城中村城边村完全市民化,聊城市制定了《聊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17-2020年)》,2017-2020年全市计划改造92236套棚户区,233个村庄。其中,城中村178个70236套,城边村55个22000套。截至目前,全市开工建设回迁安置房13万套、基本建成12万套。
  聊城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2014年以来全市完成村镇建设投资近600亿元,彻底改变了原有小城镇“一条街、两排房”的形象,构建起了路网框架,完善了基础设施,一些小城镇已初步展现出现代化小城市的风采,以有序推进小城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改貌绿化提升为重点,先后投资16.94亿元,分三批组织实施小城镇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前两批56个乡镇驻地的提升,正在实施第三批,小城镇形象更加靓丽,功能更加完备。
  聊城市积极探索农村新型社区与产业园区同步共建新模式,实行农村新型社区与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着力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既让农民住上楼,又让群众有工作,提升群众幸福感,实现农民居住条件改善与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双赢。
  目前,全市累计实施农村新型社区363个,建成新居95993套,其中可实现集中供热社区242个,可使用管道燃气社区189个,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社区135处。
提升城镇综合功能
  聊城市着眼于建设“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业新聊城”的城市定位,科学布局城镇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优化空间布局,形成了以市区为核心、“聊茌东都市区”为主体、县级城市和重点镇为支撑、其它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为补充的市域发展新格局。2016年,聊城市成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和全省大城市建设试点;临清市成为全省中等城市试点;阳谷县和高唐县成为全省Ⅰ型小城市试点;莘县古云镇成为重点示范镇;临清市烟店轴承商贸小镇、茌平县博平颐养休闲小镇、阳谷县石佛宜居铜谷小镇被纳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从市到县及乡镇,各个层级都成功创建了国家或省级试点。试点城市之多,层次之丰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大力实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工程,城市辐射承载能力得到全面增强。湖南路徒骇河大桥、昌润路湖南河桥、柳园北路周公河桥等30座桥梁相继落成,丰富了水城景观和水城内涵。建设完善了东昌湖、古运河、徒骇河等三大风景区,实施了古城区保护与改造工程、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市体育公园等一批文化休闲设施,开发建设了徒骇河世界运河建筑博览园项目。“中华水上古城”以其独特的魅力再现聊城昔日的辉煌;市体育公园、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的建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提供了理想场所;徒骇河两岸各17公里的滨河大道建成通车,成为展示江北水城形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聊城市成功创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全市开工16.57万平方米、完成14.38万平方米。全市计划开工100个,实际改造101个,为16278户居民改善了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