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七城同创为民惠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移风易俗引领风尚

邹城:文明新风最怡人

2017-07-11 作者: 张誉耀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誉耀
    本报通讯员 张长青 盛超

  街道边、公园里、社区内、公交站点……一幅幅“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等内容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自觉维护公共设施、遵守交通秩序、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习惯体现在每位市民日常行为之中,成为了当今孟子故里一道亮丽风景。
突出文明城市创建
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小区路面干净了,绿地整洁了,乱扔垃圾的也看不到了,‘创城’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美了!”家住燕京小区居民王燕感慨说道,现如今社区成立的志愿者队伍迅速壮大,越来越多的人用实际行动参与到创城工作之中。
  今年邹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重点,全面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产业转型示范区“七城同创”工作,努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坚持为民创建、创建惠民,从群众诉求中找出突破重点,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以构建大网格为抓手,通过网格化工作机制,确保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切实把创城工作做成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为打好城市管理专项整治攻坚战,邹城市全面加强农贸市场、主次干道、商业大街、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的规范管理,努力提升市容环境卫生,深入实施交通文明行动,畅通城区交通秩序,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以基础设施为突破,加快实施道路、棚改、管网、绿化、水系提升“五大工程”,增强城市功能,1295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快速推进,56处旱厕改造限时完成,13处城区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工地扬尘进行24小时持续监管,违建拆除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三比三创”、街道“大工委制”、城市社区大党委制等为民服务创新如火如荼,一件件以往的老大难问题正转化为创建工作的突破口被有力破解,更激发了群众支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热情。
抓好农村环境整治
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夏收时节,最让种粮大户苦恼的就是不知怎么收拾地里的秸秆,香城镇利用集盛集团用秸秆制菌的有利时机,组织各村与集盛公司签订回收协议,免费对农户秸秆进行机械化打捆回收,并每亩给农户发放15元的清运费,实现了秸秆回收利用,以前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实现了农户和企业的双赢。
  邹城突出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美同建”,大力推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程质量、管护机制四个标准化建设,加快水电气暖宽带“五网并进”,实现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全覆盖,相继建成香城、中心店、张庄3处济宁示范片区,田黄、石墙、城前、峄山、大束5处邹城示范片区,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村)覆盖率达到65%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村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连片发展,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处,新增退耕还果还林15万亩,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6家,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结合起来,逐步打造了以上九古村、五宝庵山、凤凰山、蓝陵桃花源等为代表的魅力乡村游景区,叫响“邹东深呼吸”生态休闲游品牌,成功入选首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倡导移风易俗行动
引领良好社会风尚

  邹城市峄山镇大庄二村光荣榜上,贴满了25年来开展精神文明评选活动的照片,1800余人相继被评为先进典型,曾经的“好媳妇”现如今变成了“好婆婆”,勤俭持家、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被延续传承。
  今年以来,邹城市把弘扬家庭美德,倡导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抓手,着力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积极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和厚养薄葬,全市887个村居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操作细则等各项制度,同时,该市充分利用农村广播“村村响”、户外广告、建筑围挡、街面LED屏、主题文化墙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并拍摄了《移风易俗,我们在行动》、《云山营的“文艺官”》等4部移风易俗微电影进行巡回展播,组织开展了举办首届青年儒家集体婚礼,评选表彰邹城市文明家庭、感动邹城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使得移风易俗“有声有影有形、入耳入脑入心”。
  自去年9月份以来,该市农村红白理事会操办的婚丧嫁娶活动花费均降至万元以下,社会上各类家庭、商务聚会浪费现象逐步被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替代,群众满意度得到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