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 争创优质高职学院

2017-06-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张慧青
  
  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近年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牢牢抓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因时制宜、应时而动、顺时而进,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旗帜鲜明地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了“通识课程”“品牌活动”“品质工院”三张名片,丰富了思政育人工作载体。
  近期,全国和省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相继召开,该校第一时间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院党委中心组带头学习研讨,通过开展集体学习带动师生党员干部的学习,并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与学习贯彻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济南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相结合,与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相结合,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取得实效,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因事而化
  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
  早在2007年,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就提出“大思政”教育观,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逐步确立了“大思政”教育观的内涵,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整合各方资源,打破课堂局限,实现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理性与感性的有效对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实践思政”“文化思政”三位一体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具体在“顶层设计、教育思路、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原则、教育实践”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全面展开,落实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任务。
  做好顶层设计,对育人资源进行深度整合。该校形成了“大思政”育人模式的组织架构,建立了以学院党委行政为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为核心、整合教务部门以及一切相关部门力量的组织管理系统,并将之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管理。建立专题会议制度和领导听课制度,党委会、院长办公会每学期召开1—2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想政治工作;建立院领导听课制度,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院领导坚持每学期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2次以上,并能亲自给学生授课1—2次,组建了一支思政课专职教学人员、辅导员和部分党政干部“三位一体”、功能互补、有机统一的教师队伍。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三全育人”。学校成立了全省高职院校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机构的组织建设。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构建了“三段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以“合格高职生”为目标,开展大一新生高职适应教育;以“合格职业人”为目标,开展大二学生职业成长教育;以“合格社会人”为目标,开展大三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作为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确定的全省高职院校中唯一一所试点单位,学校“两结合”、“三全育人”工作扎实有效,形成了“全院教职工人人参与、全院学生人人受益”的协同育人格局,真正实现了1+1>2的功效。
  
  因时而进
  从“思政课程”转身“课程思政”
  “思政课重引领,更要触及灵魂;通识课植信念,还需润物无声;专业课有情怀,勿忘播撒信仰。”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强化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突破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专业建设的局限,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身,把价值引领贯穿到专业课、实践课及其教育活动中,构建起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破解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孤岛”困境: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往往“两张皮”,不能融会贯通。
  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贯穿所有课程教学始终,各有侧重;在教学目标上,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让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同样承载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教育,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辅相成;在教学内容上,依照教学大纲,跨出教材,将时代、社会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将安全意识、绿色环保意识、精工匠心精神、诚信精神等渗透到建筑、服装、机电和财经类专业课堂的每个方面。学校建设了建筑安全体验中心,让生命安全意识融入建筑专业教学和实训中,培养学生建筑安全职业习惯。老师们通过京杭大运河、曲水亭街讲解古代建筑智慧,采用具有中国特色、济南地域的案例讲专业知识,让课堂变得格外生动;在教学评价上,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及活动,将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质量水平等作为教学评价的根本准则,使思政标准和专业标准筑起又红又专的“同心圆”。
  
  因势而新
  打造育人“三张名片”
  “通识课程名片”。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全省高职院校首家通识教育学院,构建了“灵活、开放”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通识课程设置模块化:将文化素质课程分为文学与艺术、历史与哲学、自然与社会、生态与环境、职业与技能五大模块,传授人文知识,训练人文思维,培育人文精神;课程管理学分化:将文化素质课程、校园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计入学分管理系统,依托“i工院”APP,设计《素质成长档案》,学生参加活动,由指导老师在APP上记录学分,修够一定学分,形成“第三本证书”;课程形式多样化:采取校选课程、共享课程、网络课程等形式,由结构多元的校内教师开设校选课程,与智慧树、“尔雅通识”合作开发网络课程;课程实施灵活化:采取课堂授课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文化素质课与学生社团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开设“海右讲堂”“名士讲堂”,传承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邀请企业和社会各领域专业人员进行“一课多师”专题教学,感受企业文化;建设非遗工作室与社团结合开设剪纸、手绘葫芦、刺绣、传统服饰制作等呈现作品的手工课程,增加审美情趣,培育创新意识。
  “品牌活动名片”。学校围绕做“现代中国人”一个核心,构建了“五星成长”校园实践活动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建立了“项目制、导师制、学分制”三种机制,通过活动项目公开招标、配备导师、获取学分,打造了“15个品牌活动”,实现“五个培养目标”。理想信念坚定: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品格修养良好:培养举止文明、有修养、有文化、有内涵、有品质的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当代大学生;文化传承入心: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身心成长健康:培养学生强壮的身体素质,同时具有心态阳光、有恒心、有毅力、肯拼搏的精神;能力发展均衡: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等素质。
  “品质工院名片”。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魂、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根,鲜明的企业文化是基,特色校园文化是本”的指导思想,遵循“主题统揽,稳步推进,分层实施,多种呈现”的建设方略积极构筑“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文化阵地,实施了“一二三四”文化思政建设项目,讲述工院好故事,唱响工院好声音。“一”条主线:贯穿“锤炼‘工匠精神’,打造品牌文化,提升美丽校园品质”这条主线,围绕专业群特色,融入“产业、企业、职业、专业”文化,突出专业特色与职业特点。“二”个结合:校园文化与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专业文化相结合,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相结合。“三”项融入:精神融入品于行,凝练工院文化的内涵,形成学校形象识别“三个手册”(MI、VI和BI手册);项目融入精于工,以“双创”项目为切入点,培养敢于创业、善于创新的学生“双创”先锋;实践融入匠于心,实施开放立体的培育模式,将多样化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培育计划中,依托创客空间、微客课堂、民艺工坊、陶艺工坊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热情。“四”大行动:以“环境提升、技能锤炼、榜样选树、阵地构筑”为主抓手,积极融合“工匠精神”、凝练工院“精工匠心”文化特色,不断夯实特色学校文化建设载体。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紧跟时代发展,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一以贯之强化问题导向,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的放矢,以事命理,增强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2017年党建工作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