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古走向大众

2017-06-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孙先凯
  
  6月10日,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首个“山东省公众考古基地”在济南市章丘区焦家遗址考古工地揭牌。这一措施是为了促进考古工作从单纯科研保护向服务社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转变,加快考古成果转化,真正让考古走向大众。
  随着《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盗墓题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走红,大众对于“盗墓”的兴趣远远多于对于考古的认知。与神秘、刺激的“盗墓”相比,考古是有法可依的严谨科学,如何让考古这门“冷学问”走向大众?笔者认为还需要文物部门以亲民、科普的方式向大众讲清楚考古的魅力。
  早在1982年,我国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确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十六字文物工作方针。依据《文物保护法》,考古并不是主动去发掘,而更多的是被动的保护。而且,任何单位或个人私自发掘地下文物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影视文学作品中的“盗墓”行为明显违法,让大众了解考古,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普法宣传开始。对于普法宣传,笔者认为可以将法律与文学影视作品相结合。让文物法的知识在“盗墓”题材文学影视作品中出现,潜移默化地让大众接受相关法律知识。
  让考古走向大众,笔者认为需要将科学的考古知识转化成通识的考古常识,让大众易于接受。在这一过程中,简单易学的普及讲座、可以亲身体验的考古课程都是很好的方式。笔者曾去过多个考古遗址,也曾到过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发掘工作和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盗墓”截然不同,笔者认为,让人们感受到这种不同的最好方式就是现场的观摩和体验。
  笔者了解到,城子崖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将实施文物保护项目、环境风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同时,也将建设博物馆展示区、陶艺展示区、考古体验区,让普通观众也能通过展示和体验活动,感受考古的过程。
  2013年,我省文物部门启动城子崖遗址申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工作,并于近日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截至日前,我省共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两处,另外有两处获立项批准。此外,山东博物馆每个周末面向青少年开展“考古课堂”体验活动。在开展考古观摩和体验活动的过程中,考古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需要发挥其考古资源的优势,将考古体验融入到日常展览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知识,破除对于“盗墓”的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