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人才和科技“两大支撑”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

青岛市李沧区:做大做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2017-06-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青岛国际院士港
  △百度(青岛)创新中心
  △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
  △青岛母亲河——李村河
  □张晓帆
  新常态下,发展需要新理念、新智慧、新方法。青岛市李沧区紧抓科技创新,大力集聚高端人才,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构筑以网络信息、新金融、设计研发、影视文化为主导的“4+N”产业新体系,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引领发展新常态。青岛国际院士港、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百度(青岛)创新中心、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围绕国际系、高校系、科技系、央企系,李沧不断做大做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坚定不移地朝着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迈进。
院士集聚形成强大的创新磁场
  5月8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揭牌仪式在青岛国际院士港举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室主任、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袁隆平要在青岛国际院士港实现他的“海水稻”梦想,在三年内培育高产、优质的海水稻种子。
  毗邻青岛世园会,比邻滨海大道、中国海洋大学的地方有一个占地约88亩,由26栋多层小楼和3栋高层组成的办公园区。2016年6月3日,为了改变李沧区在青岛地理位置处于中心地带,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的尴尬现实,李沧区区委、区政府大胆创新,在该处打造出一片院士聚集区——青岛国际院士港。
  包括袁隆平在内的36名国内外顶尖的院士汇聚,其中外籍院士14名,包括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王玉田、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Seeram Ramakrishna、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索罗宁·尤里·米哈依洛维奇……启动一年的时间里,青岛国际院士港“院士集聚效应”凸显,原定容纳30位院士的“一期规划”已顺利完成,正在筹划能容纳70名院士的“二期工程”。
  “二期工程”院士引进过程中,将坚持国际性、顶尖性、中坚性、市场性的“四项原则”,青岛国际院士港将面向全球特别是欧美和独联体等人才强国,引进纯外籍院士,主要开展院士项目科研、初试及中试等工作,同时实施创新载体“双十工程”,即建设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工程中心、技术中心。
  在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看来,实施创新引领,加快动能转换,离不开人才和科技两大支撑。李沧要以青岛国际院士港、院士双创中心为载体,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特别要大力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欲发其上,得乎其中,欲发其中,得乎其下。要实现高点赶超,高点跨越,靠一般的博士、硕士不行,必须靠院士。”王希静说,李沧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要经营总部经济,更要经营人才,不仅要经营人才,更要经营“院士级别”的人才。
  青岛国际院士港定位于网络信息、设计研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从“基因”上改变区域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现在,院士引进正由“追院士”向“院士追”的良性方向发展,“院士集聚效应”形成强大的创新气场。
  王玉田院士是国际著名的神经领域科学家,3月9日,其新药开发项目在青岛国际院士港启动。当初,“院士集聚效应”下,他与院士港一拍即合:“现在科技是多方面的合作交叉,高精尖的学科和研发团队只有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产业化效应才能放得更大;在院士港,能源、生物、材料等方面的顶尖团队聚集在一起,这是哪里也很难找到的好条件。”
  李沧积极释放人才发展的原动力,打造国际人才引进平台、海外人才创业创新平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年7月12日至14日,李沧区将承办“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邀请百余名海内外知名院士考察青岛国际院士港、召开海外院士大会和专题论坛,为海外院士引进搭建平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李沧的院士集聚气场愈加强大,人才创造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以创新驱动重塑发展基因
  强化创新和人才支撑,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十百千”人才计划,以“国际一流”的青岛国际院士港为主要依托,用三到五年时间,集聚10名世界级顶尖人才及团队,引进100名国内外知名院士,带动1000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和“千人计划”专家及博士、博士后集聚李沧。继青岛国际院士港横空出世后,全面实施东部工业片区升级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的院士双创中心,中心定位为高新技术孵化、加速和产业化基地,将打造新一代复合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围绕国际系、高校系、科技系、央企系,李沧全面引进创新人才和重大创新项目,致力于培养出一批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转化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出千亿级产业链。
  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这为李沧区的创新发展带来信心和动力。未来五年,李沧区将以创新驱动重塑发展基因,强化人才和科技“两大支撑”,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兴区、科技强区之路,把人才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把科技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做大做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青岛国际院士港的成功,就是抓住了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在李沧,“引来一名院士,带来一个核心研发团队,围绕一个专业领域,形成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连锁效应正在凸显。今年1月,首个入驻院士港的团队——周寿桓院士团队研发产品已经开始走向市场,按照目前的推进情况,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完成5000万元以上。袁隆平院士项目已完成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外围田块建设,启动海水稻研发试验。今年,该研发中心将筹建国际水稻所“袁隆平杂交水稻国际联合推广中心”,并申请主办“2018年国际水稻大会”,希望能够以水稻种业技术创新为纽带,加强合作,尤其是加强与国际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水稻种业科技创新水平。
  李沧将党政军企金、产学研用推十大环节全部打通,集全区之力做好院士及院士项目的服务配套。青岛国际院士港建立区级干部定向联系院士机制,实施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实现一名院士、一个服务团队、一套服务方案,全程服务直至院士项目产业化乃至上市,有困难直接可找书记、区长;为了解除院士团队的顾虑和难题,李沧区组建了产业引导基金,确立了宽容失败的理念,让院士团队可以潜心研发,不被资金困住手脚;同步建设虚拟院士港,推动国际院士港线上线下共同发展;天安集团和华为科技是智慧园区建设团队,全球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是院士项目专业评估团队,国际房地产顾问“五大行”之一的世界顶尖物业顾问——戴德梁行作物业团队……院士港服务团队以“妈妈式+互联网”的服务标准,让院士留得下、住得好、呆得久,工作舒心、生活愉快,把院士们的事业一起做大、做强。

构筑产业新体系
  李沧成功与全球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AWS开展合作,打造集云服务、孵化器、云创学院、创客大赛、虚拟注册等功能于一体的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这是亚马逊AWS在全球的首个联合创新中心,目标是打造面向黄渤海、辐射东北亚的国际一流互联网企业成长生态平台,预计五年可累计孵化750家初创公司,转型升级120家传统企业。
  百度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公司,其在山东的首个创新中心在李沧落地,创新中心将开放云服务,帮助传统企业提高管理流程、营销方案和“互联网+”等方面的能力,并提供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应用开发等领域的培训及辅导。目前创新中心的招商工作已启动,主要招募互联网、软件服务、传统科技、金融类小微企业及初创企业,以区域“互联网+”为转型驱动力,推动李沧区移动互联网转型升级。
  李沧区政府与中电科集团和中国移动联合打造了中国5G联合创新中心和全国第一个“5G区域性实验室”,通过打造5G网络优先试点区域,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项目,将带动李沧辖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产业发展,促进信息产业跨越式增长,形成特色突出、结构合理、功能延伸、活力激发的现代产业体系。
  海尔·海创汇众创空间项目,突出国家级创客空间和“双创”企业示范基地建设,聚集一批市场化、专业化、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打造海尔集团大健康、智能科技、“互联网+”产业布局的标杆,逐步实现海创汇线上线下小微企业、创客以及成长性企业聚集、落户李沧区的目标,将有力促进创业创新型企业入驻和高端人才引进,全区建设众创空间22家,集聚创客5000余人,其中,国家级8家、市级3家、区级11家;与中艺集团联手建设中国艺术品青岛交易中心,打造新型的“互联网+金融+艺术”的交易模式,项目正顺利推进,稳定运行后年交易额预计可达800亿元……
  通过政府搭台、政策引导、项目对接、人才交流等方式,一批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功实现了在李沧的布局,助推李沧迅速占据创新发展前沿位置。据悉,李沧以青岛国际院士港为战略引领,加快规划建设院士双创中心,推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百度(青岛)创新中心、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营,大力构筑以网络信息、新金融、设计研发、影视文化为主导的“4+N”产业新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集群打造高端产业链条,推动李沧由科技强区迈向产业强区、经济强区。
  一只手引进新项目,另一只手腾笼换鸟,伴随青钢、碱业等48家老工业企业完成环保搬迁和转型升级,借助“互联网+”,李沧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向高层次、信息化、集成化转型。
  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由一家外贸仓库华丽变身为创意产业园区,成为青岛市首个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土地所有者来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典型园区;李沧与中邮集团联合打造了青岛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在原青岛国棉六厂的老工业建筑里,掀起了“互联网+”的浪头。

人才院校纷至沓来
  哈工大创新技术研究院、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二期)先后落户李沧;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全面运营,填补了青岛汽车研发空白……李沧区执政者深刻地认识到,科研院所是支撑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实现区域赶超式发展,必须摆脱拼资源、拼人力的低层次竞争格局,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智力资本提升来完成创新驱动,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则是改善人口层次、获得智力支持的重要途径。
  李沧区千方百计为企业和大专院校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实施校企对接,利益双赢,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目前,辖区20余家企业与清华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国内10余所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百名外地专家人才成为企业“编外”研发团队;哈工大、中国海洋大学等20余项科技成果在李沧成功转化,与国家级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达12项,青岛乾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室内甲醛清洁项目已成功运作“四板”挂牌,通过高端人才团队引进生物医药、无人机等新兴产业项目6个。
  当前,李沧正进入动能转换最为紧要、各种优势最能释放、有利条件最为密集、追赶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李沧区统筹区位交通优势、发展空间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培养、集聚优秀人才。
  李沧将“柔性引才”和“招研引学”相结合,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引进工程,拓展引才渠道。与欧美同学会、中英科技文化协会、美国华裔科学家协会、多伦多校友会、美中发展促进会等17个海外工作站建立了稳定联系,探索在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地设立引才工作站。2016年,利用中介机构引进省外“千人计划”专家3人,自主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3人,引进博士、正高职称人才42人,引进硕士、副高职称449人,留学回国人员143人,外国专家280人,本专科毕业生或专业技术人才4619人,引智项目立项5个,蓝色经济区引智示范基地2处。
  为了让高层次人才没有后顾之忧,李沧加强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工作,以最密切的联系、最贴心的服务营造最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2016年共为引进的院士及院士项目、“千人计划”专家,培育的市级以上人才,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等市级以上平台载体发放扶持资金3264.5万元;2016年建设人才公寓549套,4.7万平方米,为院士核心团队成员免费提供人才公寓176套,每套公寓配备独立卫浴、全套家具等设施,实现“拎包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