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北、中、南三大空间布局,大力实施“人才、产业、科技、文化”四大强区战略

“品质新市中”,绽放跨越发展华彩

2017-06-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赤霞广场的美好生活                □沙利 报道
  △英雄山下激情放歌                □程元林 报道
  △八一立交桥
  △北部核心区夜景
  △经八纬一棚户区改造项目              □匡松 报道
  △馆驿街新区                   □裴梦雪 报道
  △泉城新名片                    □匡松 报道
  △风景优美的郎茂山公园
  核心提示:今后五年,是济南市市中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关键期。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面对无限的机遇与挑战,该区明确了“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品质之区”的发展目标。围绕此,当地将视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实现“精明增长、多核发展”,按照济南市委“453”工作体系要求,突出发展、民生两大主题,统筹推进北、中、南三大空间布局,大力实施“人才、产业、科技、文化”四大强区战略,推动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实现新跨越。
  
  □田可新 王冰雅 朱振
   
“品质新市中”
蓝图壮阔

  “建设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品质之区”“国内知名、全省一流”重在凸显发展标杆和工作要求,“知名”即培养市中元素、打造市中品牌、提高市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流”即各项工作敢为人先、勇攀高峰、誓争第一;“品质之区”重在凸显发展目的和评判标准,是应对挑战、彰显特色、错位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必将成为市中未来发展的核心特征和鲜亮名片——这是济南市中区对绘就蓝图的深入解读。
  而“品质”更是其中的核心词汇,那意味着未来,这片本就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框架基本成型、现代服务业发达、发展空间广阔、城市建设改造与产业提升潜力巨大的热土——
  发展品质更好。在新常态中寻找机遇,在有限空间内挖掘潜力,在现有条件下优化路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争取更好更快发展,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1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综合实力在全省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将市中区打造成为历史文脉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经济发达与百姓富裕相得益彰、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互动并进的现代化城区。围绕此,当地将做优北部,以城市有机更新为目标,既注重通过棚户区拆迁、老厂房和旧楼宇改造实现城市再生,也注重通过传承文化记忆、修复历史街区实现城市复兴,打造“一核两圈”的省会中心区域;做强中部,向西部、西南部扩展延伸,将王官庄、七贤、白马山、党家、陡沟5大片区作为未来拆迁改造的主战场;做美南部,以打造泉城南大门、泉源保护地、生态修复示范区为重点,突出服务城市、衔接南部、富裕农民三大功能,打造“一河两峪多园”发展布局。与此同时,当地将巩固提升传统金融产业集群,聚力发展新金融、类金融业态,打造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极;加快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努力建设高新技术聚集区;充分发挥重汽集团、西门子变压器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突出自主研发、本地配套、转型高端,拉长产业链条,打造在全国层面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服务品质更优。坚持服务高标准、保障精细化,突出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着力提升民生服务效率、政务服务能力和属地服务水平,为工作生活在市中的社会各界人士创造优质便利条件,将市中区打造成为全市、全省综合服务的引领区、示范区、标志区。围绕此,该区将深入开展“四个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贴心服务,落实民生政策、办好民生实事,让市中区的百姓以生活在市中为荣;主动为辖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跟上协调、用心服务,进一步营造亲商、爱商、安商、稳商的浓厚氛围;积极为驻区单位提供共建共享服务,主动深入驻区单位,了解情况、解决难题,互相支持、紧密配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共驻共建共享;千方百计为基层社区提供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层社区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社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该区还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拓展电子政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加大培养引进力度,健全服务机制,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优质便利条件。
  环境品质更美。强化“环境重于政策”的理念,推动人与自然、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魅力都市与自然风貌协调融合,打造优美怡人的生态环境和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建设“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都市。到2021年,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空气、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保持全市领先,将市中区打造成为洁净宜居城区。围绕此,该区将完善城市路网布局,全力保障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等重点建设工程实施,打通一批断头路、瓶颈路,畅通交通主动脉,促进交通微循环,全面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扎实推进老旧小区环境改造,统筹规划零散棚户区、危旧房屋改造,让老旧小区展现新面貌;深入推进城市绿色屏障系统建设,实施“增绿添彩”工程,打造一批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社区游园、街头绿地,丰富绿化层次,提高绿化品质,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绿化空间体系;以老商埠、千佛山南麓、兴隆泛旅游综合体、玉符河风貌带等为依托,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打造全域旅游。
  民生品质更实。遵循“民生优先、幸福为先”的工作导向,视为民利民为己任,以造福群众为目的,加强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到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公共服务更加均衡,社会保障和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将市中区打造成为人文气息浓郁、社会事业发达、群众安居乐业的品质城区。围绕此,该区明确,将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完善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措施,实施医疗精准扶贫,筑牢城乡民生保障底线,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推动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让教育成为市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就业保障服务体系,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帮扶,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拓宽富民增收新渠道;完善区域医疗联合体网络,推行分级诊疗服务和家庭医生制度,不断提升群众健康保障水平;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大力发展群众性文体事业。
实施“四大战略”
走精明发展之路

  要打造这样一个“品质新市中”,在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必须要以“不畏艰难、勇立潮头”的斗志去作为,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标准去担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去攻关,必须要坚定不移服从服务全市战略布局,着眼全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突出重点形成鲜明发展特色,把握关键开辟更高发展阶段,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日前,市中区启动了主题为“品质市中、我的责任”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区共开展了309场讲座和报告会、113次参观学习、1020次大讨论、103次演讲比赛。济南市市中区区委书记宋永祥表示,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化拓展,为建设“品质之区”注入了动力。经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品质市中”得到了充分认可、积极响应,在全区上下营造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干事业、全力以赴抓落实”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干事激情,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品质之区、精明之路、担当之行,这是市中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三个核心词汇。也借由此,该区对自身定位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明晰——走内涵式的精明发展之路,实现“精明增长、多核发展”。
  精明增长落实到市中区,就是向空间要效益,其本质是将精明发展体现在城市建设上,就是向产城融合要效益。统筹推进北、中、南三大空间布局,以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做优北部,以旧村拆迁建设为抓手做强中部,以“三大功能”为抓手做美南部。向科技要效益,其本质是将精明发展体现在科技创新上,就是向产学研一体要效益。打造科技创新载体,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设一批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型、创新型产业园区,实现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叠加”,产业链、资金链、技术创新链“多重融合”。向管理要效益,其本质是将精明发展体现在管理方式上,就是向文化管理要效益。市中区将打造市中文化管理品牌,全面开展管理评比,研究制定考评标准和考核办法,选树在文化管理方面较为突出的单位,在全区进行文化管理经验交流。向人才要效益,其本质是将精明发展体现在人才支撑上,就是向第一资源要效益。市中区要成立全区人才服务专门机构,吸引集聚行业高端人才。向产业要效益,其本质是将精明发展体现在产业培育上,就是向多核经济要效益。历史经验表明,发达地区一般是多核经济,市中区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多核发展。向招商要效益,其本质是将精明发展体现在招商引资上,就是向“做大增量”要效益。切实转变招商方式,由少数人招商到全员招商,由自发招商到自觉招商,由“要我招商”到“我要招商”,由靠政策招商到靠服务靠环境招商。
  所以,市中区将大力实施“四大战略”。所谓“四大战略”,即人才强区,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要素,以识才的慧眼、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营造人才加速集聚和引领发展的良好态势,着力构筑人才生态良好、管理科学高效、集聚效应明显的区域人才高地,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产业强区,牢牢抓住产业这个第一支撑,把培育发展产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最强发力点,高起点搭建产业发展大平台,高标准谋划布局大项目,高质量引进落地大企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专业化、集群化方向转变,加快形成“高端引领、多产支撑、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牵引力;科技强区,牢牢抓住科技这个不竭动力,坚持走科技引领之路,在科技资源整合、重点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打造一批在全市、全省有影响力的科技型、创新型产业园区,聚集一批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创业载体,促进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类主体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文化强区,牢牢抓住文化这个城市灵魂,以城市承载文化底蕴,以文化丰富城市内涵,坚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手抓”,突出文化繁荣和文化管理“两结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到位”,努力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特色鲜明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推动各项工作
创佳绩、争一流

  市中区进一步明确,“品质新市中”落脚到2017年的工作中,更是要紧跟全市发展新节奏,举全区之力推进旧改棚改(征收拆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治霾、治堵、扶贫,推动各项工作创佳绩、争一流。
  2017年,该区将全力抓好招商引资,以“大招商”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生命线的理念,创新机制、加大力度,全方位、宽领域推进,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当地将坚持突出主题、调整业态、培育特色,加快老旧楼宇“腾笼换鸟”,抓好新建楼宇“筑巢引凤”,重点引进总部企业及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精心打造润华国际财富中心、鲁能国际中心等一批总部楼、亿元楼、特色楼,不断壮大楼宇经济规模;立足该区产业定位,抓好金融、商务商贸、信息通信等传统优势产业“补链招商”,大力引进股权投资、融资租赁、通讯增值业务等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路子,充分发挥该区信息、金融等优势,着力培育高端物流业、都市工业,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知识集聚、高附加价值和高管理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上下游配套协作的高端产业链;加快引进一批税源型优质大项目,培植税源、壮大财力,变产值扩张为税收增效,变数量经济为质量经济,形成以税源建设为核心的区域经济格局。当地建立立体招商格局,依托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会议,调度重点招商项目,研究扶持政策,力促项目落地;建立重点项目评估筛选机制,从投资规模、经济效益、带动能力、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大力拓展引资渠道,采取小分队招商、专业招商、中介招商、主题招商、组团招商等模式,多管齐下,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招商格局。此外,市中区还将以信息化手段整合有效资源,建立产业库、企业库、项目库、土地库、楼宇库、税源库六库体系,用大数据平台引导动态招商,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而如今,当地《关于开展“百名处级干部联系百家重点企业”活动的实施意见》已经出台,明确区级领导带头与企业进行对接,包括干部主动登门、主动走访、主动联系服务企业,每月到企业走访对接不少于1次,倾听企业发展需求,了解企业发展难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将企业的所需所盼看在眼里、装在心里,对于走访摸排收集上来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分析,建立企业诉求清单、企业投诉清单、企业建议清单“三份清单”,对问题的解决、政策的落实进行全程跟踪。
  市中区还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以“大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当地将坚持规划引领,以大项目大投入带动大建设大发展,扎实推进总投资1168亿元的75个重点项目,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坚持“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用群众工作方法”三项原则,实施和谐有序拆迁,年内完成征收拆迁18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鲁能领秀城、文庄等6大片区项目建设,推动南部生态新城快速崛起;坚持把实施棚改旧改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加快搬倒井、小岭、山凹、魏家、文庄等10个城中村改造建设步伐,高标准规划策划王官庄、七贤、白马山、党家、陡沟5大片区,统筹推进双龙、杨庄、岳而、枣林、小屯等16个城中村改造,加快经四纬一、四里村等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启动机床一厂、济南宾馆等4个棚户区拆迁改造,推动老城“做精长高”和扩容提质。
  与此同时,当地将全力推进城市管理,一方面,明确目标任务、界定拆除对象、严格时间节点,确保按期完成违法建筑和逾期临时建筑拆除任务,对拆违拆临腾出的场地优先用于绿地建设,真正还绿于民,不断提升绿化品质。另一方面,当地继续以高压态势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强化联防联控、多措并举,全面治理扬尘污染、燃煤污染和各类非法排放,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以高标准规划建设集水源涵养、生态修复、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南部生态示范区,实施万灵山、泉子山等10座山体公园景观提升工程,完成老虎洞山、九曲东山等4座破损山体治理,对经十路、马鞍山路等20条道路进行绿化提升,不断提升大气品质。当地还将全力保障二环东路南延、顺河高架南延、轨道交通等重点道路工程施工,努力打通刘长山路延长线、旅游路西段2条断头路,拓宽改造党杨路、七里山西路南段等6条瓶颈路,改造、新建催马至长清炒米店等14条农村公路,并加快建国小经六路、东红庙北路等55条次支干道及40个背街小巷节点改造提升,创建一批城管示范道路、示范街巷和示范小区。
  此外,市中区更将以“大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和教育惠民力度,实施12所中小学校改扩建工程,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大班额问题全解决、学生书本费及校服费全免除、区属中小学幼儿园空气净化系统全配备;加快推进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业,实施好9个扶贫项目,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完善就业政策和配套措施,强化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优化“321”医联体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水平,持续改善群众就医条件;抓好文化传承和文化遗产保护,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积极打造“文化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