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国内 连载

见证乱世温暖回望人间真情——

三七年夏至(57)

2017-06-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未 再
  袁经理也派人通知杜家,戏院开幕无限期延后,以观局势再定。戏班子的姐妹们只得窝在家里避难,没入账,自然没米粮。杜班主一番计量之后,吩咐归云和归凤将雁飞送来的米粮给大家分去一些。她们为了尽快解决师姐妹们的燃眉之急,便分头把粮食一家家送了过去。
  归云第一次走在战后混乱的马路上。大马路,小弄堂,都脏乱嘈杂,凄惨悲凉。连日来的难民拥入,让租界人满为患。屋檐廊下,人行道上睡满了难民。
  他们临时搭起了铺盖,只拣一处空地铺一条席子,一床床单便做成一个窝,有的一家人齐齐坐在席子或者床单上,相顾哀愁无言。
  更加威胁他们的是饥饿。
  身边携带的干粮吃光了,买不起价格暴涨的粮食,也没有地方可以寻到食物。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饿着,一双双饥饿的渴盼的眼睛望着来往的人们,渴求着帮助甚至是施舍。归云好像看到了幼年的自己,在生存面前,如此卑微!
  凄惶无助的师姐妹们见到归云似见了救星,絮絮叨叨诉苦:“看到隔壁弄堂的灾民抢救济粮,吓都要吓死了!家里米缸都空了,自己孤鬼一只,怎么抢得过那些人?”
  归云听得有心,暗自留下了一袋腊肉和风鸡,问明那条弄堂的方向就寻了去。
  原本上海最宽阔的马路,如今也被道路两旁露宿的难民挤占得窄了,但是越往东,人却越少。原来十四号那日日军的轰炸机扫射了爱多亚路东面的南京路,就片刻,繁华湮灭,尸殍遍野,人间天堂变炼狱。
  救济点是在爱多亚路靠近跑马场的小弄堂里,有两三个梳着齐耳短发,穿干练衬衫制服的女童子军正协助一位太太分大米。米桶前排了长队,大米只装了一个大木桶。僧多粥少,队伍后头已开始不安的骚动。
  一位年纪小小的女童子军叫:“大家不要乱,一个一个来,明天还有。”
  稚气的声音还未落,就有等不及的人从后面冲上来,从刚用木瓢舀出大米的太太手里抢了那瓢,裹进衣衫里就跑,临跑时还猛推了那太太一把。
  归云眼尖,适时双手一伸扶住了那位太太。人群一阵哄乱,喊话的女童子军慌了,怕人公然抢粮食,只好用身子挡着米桶,尖声叫:“不准抢,不准抢,一个一个来。”另两个则拼命推着往前挤的人。
  那位太太回头,细致而慈蔼的面容上有两道浓眉,也未用眉毛镊子修整过,整个素面朝天,这时辰,也不会有太太会想起来化精致的妆容。她朝归云感激地一笑:“小姑娘,谢谢你!”
  归云扶她站稳:“您不要紧吧?”
  那太太面对混乱人群一筹莫展,只忧心地蹙紧眉。
  又有年轻的男人挤过来嚷:“怎么还有?就那么点要那么多人分!”也是要冲过来了。
  说时迟那时快,归云一个箭步上前,身板一挺,喝一声:“前头老弱妇孺均未分到,你这样争抢可好意思?”
  嘈杂的人群静了静,眼光都直直望着这男人。
  男人被归云的怒目一喝镇住,复而听人们纷纷指责起他来,深知众怒难犯,嗫嚅两句:“老子被日本人逼得慌里慌张逃命,两天没吃饭了,能怪我嘛!”边说边悻悻然往队伍后头走。
  说到了饿,有人有了共鸣,队伍里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蓬头垢面的,舔舔嘴唇,对身边的母亲说:“妈妈,我也饿!”
  归云听见了,也触了心弦。她立刻从布袋里撕下一条鸡腿,递给小女孩:“这是香喷喷的鸡腿,回家煮熟了就好吃了。”
  小女孩接过鸡腿,放在鼻子下先闻了闻,咧开小嘴对归云一笑:“谢谢姐姐。”又抬头对母亲说,“妈妈,好香,回家给奶奶吃,奶奶的病就会好了吧?”
  那母亲忍不住啜泣,对孩子直点头,又向归云连连道谢。人人恻然,感同身受。女童子军重新拿木瓢舀了一勺米倒进那母亲手里的袋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