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檀香刑》引发广泛关注

莫言:文学艺术要源源不断地从民间文化中吸取营养

2017-06-02 作者: 孙先凯 报道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孙先凯 报道
  本报济南讯 六年前,作家莫言与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李云涛一拍即合,计划把小说《檀香刑》改编成歌剧。近日,民族歌剧《檀香刑》即将上演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莫言作诗为贺:“一曲高歌动九霄,檀香郁勃气缭绕。兴叹今朝山河好,谁知当年泪如潮。”
  小说《檀香刑》出版于2000年,据莫言介绍,《檀香刑》和《红高粱》一样,都是根据历史真实发生的事件改写的。《檀香刑》主角孙丙是在近代史志上能查到的农民领袖。当德国人把山东半岛当作他的殖民地,修建一条以掠夺为目的的铁路时,当德国人对百姓的庄稼、坟墓进行破坏的时候,他带领忍无可忍的农民开始起来反抗。“我作为一个高密人从小就听到过这个故事,很想以艺术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这个念头在脑海里存在了好多年。”莫言说,“他们的斗争是可歌可泣的,《檀香刑》也成为了一部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作品。”
  莫言和李云涛共同为歌剧《檀香刑》编剧,陈蔚执导。在此之前,莫言的多部作品曾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但这是莫言诸多优秀文学作品中首部改编为歌剧的作品。据导演陈蔚介绍,歌剧《檀香刑》运用山东琴书这种传统说唱形式与歌剧构成双重叙事结构。歌剧部分,从旋律、和声等方面吸收了地方戏曲茂腔的艺术特色,突出了民族元素。陈蔚认为,歌剧《檀香刑》呈现了三大特点,即中国气质、地域特色和当代审美。“其中,中国气质是这部歌剧的主题。”陈蔚说。
  “我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就从地方戏曲茂腔中吸收了很多元素。创作时就有一种声音一直在我耳边缭绕。”莫言说,“作家和艺术家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变成了他创作的原动力,呈现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一样。在民族歌剧《檀香刑》中,我们会在恢弘的音乐中听出熟悉的音符a。我想,不管是写小说和创作歌剧,我们都从民间获得了丰富的营养。”莫言认为,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的重要的保障,就是要源源不断、孜孜不倦地从民间文化中吸取营养。
  作为这部小说的原创者和编剧之一,莫言非常期待能在舞台上看到这部恢弘的大戏。“演员们天天都是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磨,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调整,自己能体会到他们的辛苦,能够体会到他们在这个辛苦过程中的喜怒和幸福感。歌剧艺术是迷人的,它的迷人就在于它的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新的创作,在每一次演出和与观众的交流中都会获得新的灵感。”莫言期待歌剧首演时自己能坐在台下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