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编辑手记

2017-05-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有时候,记忆的按钮,就是几个字或一句话,当你听到生日快乐,会想起某年的生日,在早熟的麦地里,与麦子有关的诗句,余音袅袅;而我看到《与电台有关的日子》,便瞬间穿越,过往的时光扑面而来,鲜活如昨,一幕幕清晰可辨。
  曾经做了九年电台节目主持人,现在还能收到以往听众的信,唤我青青——那是黄昏时分,或者夜幕降临,封闭的直播间,我的小小的神秘王国,声音里有一条通道,可以直抵心灵,稍作停留。当然,想忘又忘不掉的还有接通情感热线后,因为不知如何作答而满头大汗,拼命冲导播挥手救场。二十几岁的年纪,能有多少阅力“指导”别人的人生。听到谁谁因梦到考试而吓醒,而我的恶梦,不是直播过程中放错了卡带,就是忘了关话筒,一身冷汗。
  一个人记忆的生命力到底有多强?看看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多少人服装变了,口语变了,观念也变了,但是到了吃饭的时候,仍念念不舍家乡的馒头面条。奶酪和牛排,终归是不惯的。年纪越大越强烈,少年肠胃的记忆何其强大,可以贯穿一生。
  对于写作而言,更可谓没有记忆,文学根本无从谈起。虽然创作需要想象力,可想象力也是要依托记忆来展开的。米兰·昆德拉,写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说过一句话:文学就是要抗争遗忘。
  那么,那些唤醒记忆的按钮,它们都躲藏在哪里?
  当父母的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在成家和就业之前,你说什么他都不听,都听不进去。但当孩子走向社会了,也当上爸爸妈妈了,两代人之间就比较好沟通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显然,是孩子与父母的生存经验开始接轨,激发出孩子的记忆需求,于是妈妈当年说过什么,爸爸当年说过什么,朋友、邻居、老师当年说过什么,都慢慢地苏醒过来。
  写作常常也是这样,受到生存际遇的推动,回应心灵的呼唤,实现一次次记忆的复活与再生。这种复活与再生,常常会使我们在某一天,某一刻,发现自己焕然一新。
  有一点复杂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记忆,有点像罗生门,难辨真伪,甚至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
  有杂志主编说,现在的作者来稿80%都离不开私情。不是说,这个不是重要的生活内容,也不是说这个不可能产生伟大的作品。问题只在于:还有那么多的生存问题,吃饭问题,看病问题,孩子上学问题,与这80%有什么关系?读多了这个80%会出现什么情况?
  所以,每一个编辑,都像是站在了“冥想盆”前。看过哈利波特的人都知道,冥想盆是邓布利多用来保存记忆的不可思议的工具。这是一个浅浅的石盆,盆的边缘雕刻着如尼文和符号,记忆变成一种明亮的银色物质保存在里面。
  一旦碰触到冥想盆里的银色物质时,就会进入那个记忆当中,能看到过去发生的事情。
  好吧,像哈利波特那样,深入这个叫丰收的冥想盆中,这次,会从中看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