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 漫 画

2017-05-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作 者/ 张建辉
  近日,新华社痛批了一桩怪事:近日,在脱贫工作国家省际交叉考核中,中部某县上演了一场干部“装儿子”的戏码。为应付检查,避免“露馅儿”,一名年轻干部“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想替贫困户回答问题、蒙混过关。但“演技”再好也难让百姓接受,“假儿子”一句虚伪的“妈”,叫得老太太变了脸,气得小姑娘撇开了头 。
  这种虚伪的“儿子”角色,不仅叫人瞠目,更令人恶心。当然,尽管新闻未曾指名道姓,但类似拼演技式扶贫,早已不是脑洞大开的孤本。这两年,扶贫工作如火如荼,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少数地方,说好的精准扶贫,确有异化成形式扶贫的迹象。
  “装儿子”扶贫不只是个演技问题。如何让“装”的心思泯灭在萌芽状态、如何让贫困户对扶贫工作有更多评价权——这些核心问题,亟待查漏补缺。(5月23日《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