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淄川470个村3000余名乡贤理事释放美德力量、榜样力量

新乡贤涵育乡村文明新风尚

2017-05-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马景阳 刘磊
    本报通讯员 闫盛霆 周冰 孙金

帮百姓卸“包袱”
“理”出文明风尚

  “原来办丧事,唱戏打鼓一样不能少。现在既不打幡摔瓦,也不送浆水,一切从简。”5月25日,74岁的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乡贤理事”杨立华对记者数算着变化。
  杨立华在村里操持红白事30多年,对这些变化,他乐见其成。“统一的大锅菜,亲戚朋友随来随吃随走,主家省时省力,负担减小不少。”他说。
  赵瓦村有村民4000余人,包括李、韩、胡等十几个姓氏,是远近闻名的大村。“过去碰到红白事,论规矩,比排场,谁也不愿比谁差,有时候甚至争得急赤白脸。”赵瓦村党委副书记李爱琴满是唏嘘地回忆。
  2004年以来,该村每个姓氏推选2—3名德高望重的成员为“乡贤理事大总”。村里事务管理、家族红白喜事等,都由乡贤理事来操办协调。
  今年4月,赵瓦村村民宋业源的儿子结婚,婚宴只摆了5桌,宴请直系亲朋和女方亲家客人,花费2000多元。这要搁以前,一桌普通宴席就得六七百元,光村里乡亲就得摆30多桌,花费2万多元都打不住。
  在全区470个村的3000余名乡贤理事操持下,淄川喜事新办、丧事礼办的氛围初步形成。目前,淄川要求喜事随礼不超过100元或等价礼品,提倡随礼不坐席:丧事严格控制规模,丧期1至2天,费用控制在3000元之内,攀比浪费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在2016年全省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淄川区位列全省第五。
  “近年来,我们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重塑‘乡贤’,弘扬新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乡贤理事作用,传承和弘扬了乡村文明,也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趟出一条德法结合的村居治理新路子。”淄川区委书记李新胜说。
助百姓解纠纷
“理”出村美民安

  矛盾多、纠纷多、上访多,淄川区昆仑镇的小范村过去是个“麻烦村”。“吃水要去邻村‘借’,环境脏乱差,邻里关系紧张,很多工作都难以推进,就连外村姑娘都不愿往村里嫁。”小范村党支部书记杨宝喜说,当时十里八乡都流传“小范没有成(干啥啥不成)”,让村里的老百姓“抬不起头”。
  2003年,一个重点项目将落户小范村,但因为赔偿、占地等问题,遭到部分村民反对,“三天一小闹,十天一大闹”,项目迟迟不能落地,最终只能另谋他处。
  类似情况一直到村两委换届,推选出乡贤理事后才有所转变。2013年,一个市级重点项目要落户小范村,杨宝喜心里打鼓。他没想到的是,召开村民大会后,12个乡贤理事分头回去做解释说明工作,仅用10个月项目就建成投产。
  “村里有了乡贤理事上下协调,家风好了,村风正了,发展也顺了。”杨宝喜坦言,村里的大小工作,招呼乡贤理事们一起商量,不用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乡贤们说的话村民更愿意听。
  “乡贤理事都是家里老人,比咱想得周全,省事又省心!”小范村村民刘其智说。
  现在的小范村,建设了文化大院、文体公园,村容村貌有了巨大变化,一批优质项目在村里落户,带动了经济发展。过去的“麻烦村”,逐步成为淄川区项目建设承接的核心区域之一。
  在乡村文明行动中,淄川区各乡贤理事组织村民清理柴堆粪堆垃圾堆“三大堆”、打扫庭院等,奉献义务工3万多个。在2016年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电话测评中,淄川区位列全省第一。
  同时,邻里间的矛盾纠纷、家庭内的鸡毛蒜皮等,在乡贤理事的调解下也得到了疏导。2016年,淄川区社会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2.2%,家庭矛盾发生率同比下降17.4%。一些乡贤理事还组织村民成立农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农家乐等,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56元。
为村民树榜样
“理”出文化传承

  如今在淄川,农村乡贤是老百姓身边的道德典范,是乡味浓、接地气的“乡土教材”。
  提起王绪岳、王溪亭两位老人,在淄川区昆仑镇张李村没人不竖起“大拇哥”。    
  走进青砖灰瓦的淄川绪岳民俗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农家木器、家具让人眼前一亮。这个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有2200余件展品,由王绪岳历时30年收藏,全面反映了北方农村上世纪生产生活风貌,成为向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场所。每逢周末节假日,总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纺车、织布机、锄镰锨镢,好些我只听过没见过,就带孩子来见识见识。”5月21日,一大早便从东营市赶来的游客张爱民对记者说。
  “人活一世,到我们这个年纪,很希望真正能为子孙后代做些什么。”今年69岁的“乡贤”王溪亭告诉记者,去年老伙计王绪岳因病过世后,他便承担起了整个民俗博物馆的日常管理,经常在博物馆一待就是一天。
  淄川区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组织群众立家风家训、评道德典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群众进一步明辨是非。乡贤理事用自己的品德感染和教化百姓,滋养和润泽了乡风。各级政府组织群众广泛评选身边平民典型,区镇村三级累计表彰“好媳妇”“好婆婆”“热心大妈”等道德典型10万余人。同时,淄川全区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1059个,上榜人数65.7万人次,形成了人人学好人、做好人的生动局面。
  “新乡贤在党委政府和村民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挖掘新乡贤,可以更好地释放他们的美德力量、榜样力量,让更多村民重新找到价值标杆、道德支点、榜样支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淄川区委副书记、区长闫桂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