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新区清池街道攻坚“先锋队”以真情换民心

拆迁,拔掉“钉子户”

2017-05-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杨国胜 张 蓓 
    本报通讯员 邢向前 张 毅

  “钉子户”王田庄(化名)在潍坊高新区高一路的小市场上有个炒菜的摊点,最近一段时间,总有两个人光顾他们的小吃摊,他们不吃饭,而是帮着两口子招呼客人,拾掇摊点,待老两口生意清闲的时候,再聊上几句。
  “咱们明天就要清表了,您可一定要按时去签字啊。”忙里忙外的这两个人,是潍坊高新区清池街道盛春社区工作人员王亚宁、王政伟,因为两人配合默契,工作成绩突出,同事和居民们都称他俩为“黄金搭档”。
  “这些天你们天天来我这里,也受累了,我这铁打的心也融化了,明天一早我一定去签字。”王田庄家有近5亩的果树,涉及南埠口社区150亩棚改保障用地项目,但因为补偿金额诉求等原因,一直不同意签字,这一拖就是两年。
  2016年12月份,盛春社区正式成立,“黄金搭档”便成了王田庄家里、摊点的座上客,尤其是从今年3月份开始,几乎天天上门。因为要忙摊点,老两口每天时间有限,早上6点出门买菜,9点半回家顺菜,10点出摊,14点半回家吃饭顺菜,16点半再出摊,一直要营业到凌晨才回家。掌握了老两口在家的时间后,王亚宁、王政伟每天上午9点半、下午3点,都见缝插针地到家里去坐上半小时,谈政策、话家常,最后几天甚至将工作做到了摊点上。
  “行了,我们要收摊了,让你们跟着我忙到这么晚真是不好意思。”4月14日凌晨1点,王田庄夫妇边收摊边说。帮着老两口收拾完摊子,王亚宁、王政伟回到家已经凌晨两点多了,他们知道,忙活了一个月,就等着明天打一场漂亮的胜仗。
  然而,事情并未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早上7点半,就在老两口签字的前一刻,又被听信谣言的儿子拽了回去。眼看着离8:30清表时间越来越近,在盛春社区党委书记吴敬刚的带领下,工作人员驱车来到老两口家,现场和老两口解释政策。吴敬刚现场表示,棚户区改造本质是被征收户的利益再确定,社区的做法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先拆的不占便宜,后拆的也不吃亏。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解释及社区账目公开下,王田庄夫妇终于在清表前10分钟签字确定。
  4月14日8:20,在南埠口社区150亩棚改保障用地现场,6辆装载机来回作业,两个小时之后,拖延两年之久的棚改保障用地顺利清表完毕。清池街道也以一以贯之的阳光征迁,收获了群众的无数点赞。
  去年12月,盛春社区打响了“拔钉子”攻坚战,涉及150亩保障用地项目4个“钉子户”的30亩种植用地,以及盛瑞西街项目2个“钉子户”的12处坟头。这6个“钉子户”都是存在了两三年的老“钉子户”,存在历史遗留问题重、牵扯利益问题深、居民对政策存误解等诸多问题。
  工作开展之初,工作人员挨个打电话联系这些“钉子户”,第一个没人接,第二个被摁掉,第三个拿起来就说:没得商量。即便是上门走访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大多数的人都不在家,偶有敲开门的,也只能无功而返。
  如何顺利完成拆迁,盛春社区选择用作风说话。社区采用“一人包靠,多人联动,外围促动,全村发动”的工作方法,带领社区干部重新入户,“先急后缓,先难后易”,对居民的诉求进行详细分析研判。工作人员做政策“宣传员”,做项目“协调员”,既要严把政策关,又要着眼现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好群众“服务员”。
  “要说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真没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一趟趟入户,拿出一颗真心对待老百姓,要跟他们交朋友。”王亚宁说的这话不无道理。“钉子户”王蒙(化名)就是在这场硬仗中跟“黄金搭档”成了好朋友。
  王蒙因长期在寒亭区经商,就是不签协议。王亚宁、王政伟开着私车驱车数十次到寒亭上门服务,帮王蒙打消疑虑。王蒙80多岁的父亲因病住院,他们自掏腰包购买鸡蛋、奶、水果到医院看望。王蒙妻子生二胎,他们再去探望。知道王蒙喜欢足球,同样是足球迷的王政伟就跟他侃球。如今,做了两年“硬骨头”的王蒙不仅痛快签字,没事的时候还喜欢叫上王亚宁、王政伟去家里喝茶、吃饭。
  走进高新区清池街道的项目、棚改一线,这样无数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正是靠着工作人员这种担当实干、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一次,两次……深入居民家中交流,一点一滴温暖居民的心,消除沟通的障碍,获得群众的信任,征迁清表得以顺利进行。
  清池街道通过项目进地、棚户区改造,激活干事创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创新力、战斗力,并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棚改工作,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楼栋间,党员冲在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