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体育娱乐 连载

综艺节目炒“荧屏情侣”“神”剪辑引发观众不满

要想走得远,必须走得正

2017-05-19 作者: 刘一颖 实习生 刘登辉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实习生 刘登辉

  浙江卫视推出的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欢乐开跑,常驻嘉宾鹿晗与迪丽热巴新组的“荧屏情侣”不但未能为节目带来超高热度,反而招致粉丝大规模声讨和观众质疑。伴随网络综艺节目的异军突起,荧屏综艺为守阵地,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为博眼球不惜恶意炒作。
矛盾,激发新看点
  第二季度综艺大战异常激烈,各类节目全面开花:户外真人秀《花儿与少年第三季》《七十二层奇楼》《奔跑吧》,歌唱竞技类《我想和你唱》《跨界歌王》,文化益智类《诗书中华》《汉字听写季》……为独得观众青睐,有节目组“剑走偏锋”,故意制造“矛盾”,引发观众热议和网络热搜。
  在明星育儿类综艺《妈妈是超人第二季》中,奶爸秦昊的表现令观众十分不满,他不仅对妻子伊能静眼睛肿痛“不管不问”,照顾女儿米粒也是“心不在焉”。他的这一行为引来网友热议两人婚姻状况,甚至有“家庭婚姻专家”跳出来唱衰秦昊、伊能静二人婚姻。忍无可忍的伊能静不得不在微博发文,无奈说道:“原本想给一家人美好回忆,好像走偏了。看到网友为我们吵成一团,我真心道歉,这一切不是网友的问题,还是角度选择的问题……很多人只是说出他们看到的片断。”节目组不仅借助“神”剪辑引起矛盾、招来热议,还常依靠炒作“荧屏情侣”的手段制造看点。鹿晗与迪丽热巴并不是《奔跑吧》第一对“情侣”,郑恺与杨颖组成的“周五情侣”曾是该节目宣传的一大热点,虽然二人在生活中分别有伴侣。
炒作,为了高收视
  为了再创收视高峰,综艺市场似乎形成一套百科全书式的炒作手法,其中更不乏专门的炒作公司代理业务,营造出一派“没有炒作,节目必死”的景象。
  收视竞争越来越激烈,基于收视考虑的炒作行为固然可以理解,可一旦炒过头,问题就出来了。《爸爸去哪儿第四季》中,节目组大炒董力、阿拉蕾“父女档”,董力亲自给阿拉蕾洗头、做饭,而阿拉蕾对实习爸爸也是百般依赖,还曾童言无忌表白对方,“等我长大了我妈就把我嫁给你”。节目组的这一做法遭到女童保护工作者的质疑,社会专家也都纷纷出来表态,“陌生男子与未成年女童的互动模式极易诱发儿童安全事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婚恋节目《中国式相亲》不断扔出“妈宝男”“中国式巨婴”“外貌党”“直男癌”“妇女工具论”等话题,这不仅没有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婚恋观、价值观,反而借着宣传守旧的婚姻、家庭观点,激起争议,提升收视率。
底线,坚守的阵地
  炒作,的确能为节目带来收视率与关注度,但火候把握不好,就容易“炒糊”。倘若节目创作只沉浸于炒作的漩涡中,就会出现大量以感官刺激为目的的“文化快餐”,污染当下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态环境。此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不能为吸引眼球就故意激化矛盾,突出放大不良现象和非理性情绪。”但仍有综艺节目游走在规定边缘,遗忘了综艺节目的创作本心。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侯亚光认为,现代综艺节目的生产一切服务听命于市场,整个大众文化市场被一种虚幻的繁华、喧嚣的浮躁所笼罩,节目日益低俗化、儿戏化、无聊化和弱智化。生理的肤浅的东西在浮升,而精神的深层的东西却在沉降。对此,他建议:“必须旗帜鲜明地将先进文化的责任感融入到综艺节目中去,把节目内容中的‘千奇’‘百怪’巧妙地加以点评或鞭挞,将假丑恶作为创作的素材,完成向真善美的转化。对于当下乱象丛生的‘炒作市场’来说,不但底线要明晰,更要有强大的法律效力做支撑,该出手时就出手,确保为综艺市场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