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9 作者: 孙先凯 来源: 大众日报
  要着力解决民族歌剧创作中
“唯洋是举”“唯洋是从”问题

  ●“中国民族歌剧不是把意大利歌剧拿来,穿上中国衣裳,贴上中国标签,唱洋调调就行。‘撒上中国佐料的西餐’味道,这样的歌剧作品只会是观众不喜欢、立不起来、传不下去。”
  ——文化部召开的中国民族歌剧创作座谈会上,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说。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说:“民族歌剧创作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努力攀登中国民族歌剧的新高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中国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喜不喜欢、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作品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中国戏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学习;正确处理好民族歌剧与西方歌剧的关系,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坚持继承创新,体现时代特色,反映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影视作品合作会越来越多

  ●“影视作品在促进民心相通、深化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影视作品上的合作会越来越多。”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说。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5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与新西兰、英国签署了电视合拍协议。近年来,中外媒体机构合作创作了一批丝路题材的影视精品力作,如中印合拍电影《功夫瑜伽》、中捷合拍动画片《熊猫与小鼹鼠》、中俄合拍电视剧《晴朗的天空》和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等,受到了观众欢迎。“我们要加强影视剧的译制播出工作,用对象国观众熟悉的语言,以及用对象国喜爱的演员来完成中国影视作品的配音。将来也会用适当的方式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作品译成汉语播出,这样对促进民心相通有很直接的效果。”
(孙先凯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