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风向

2017-05-12 作者: 孙先凯 来源: 大众日报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应重在活化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拓展中,往往存在着某种误区,以为拒绝了西方的东西,就能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应当看到,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与传统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已经真实地生活在一个全球语境之中,那种退回到旧日时光,重新困囿在某种窄小的园地之中,满足于假古董式的模刻仿造的想法,应当引起警惕。比如,中国传统绘画向有‘课徒’的传统。所谓‘课徒’,即在授课之时,边解说边示范,言不足时图之,图不尽处书之。所有的揖古追远和玄览探秘,都是为了开启心灵,以与古典文明精微相通,在不可见处达至高境。如此师心独造,不是跟着师傅走,而是要跟着自己的心走。此正是中国文化的根源,中国精神的根性。这种根性不应该是过去时,而应该是进行时。它应该活在今日、活在年轻一代心里、化生为各种艺术品类的新创造。”
作曲应以老百姓为服务对象
  ●“其实民族音乐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民族音乐发展的过程是这样的,一二三四五是一个时期,再一个时期是二三四五六,一不见了,新出来了六,但二三四五是保持下来的东西,它是一步一步发展变化的。”
  ——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说。“我们为今天的人服务,同时还要想到明天,这也是艺术家的担当。如果只是继承了,你可以当教授,当专家,当资料王,但当不了作曲家,作曲家要知道你写给谁听,一个敢于担当的艺术家要敢于求最大的公约数,就是社会上人不分男女老少,地不分天南海北,你要在其中求得最多的人懂你,了解你,爱你的作品,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孙先凯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