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唱响课堂育人主旋律

实施思政理论课特聘教授工作着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2017-05-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老师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课讲完了,学生没睡醒。学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睡醒了,课没讲完。”这略显偏激的段子,不无真实地道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上的尴尬。日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持续引发关注,怎样上好思政课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师资库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借助全省各方面专家学者力量,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一好加三好”的重要批示精神,针对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实践经验缺乏导致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我省作为全国第一个试点大省,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筹备建设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师资库,邀请社科理论界、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到高校担任思政课特聘教授,为大学生兼职讲授思政课。一是建立特聘教授师资库。2015年4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等部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遴选确定了第一批特聘教授76名。二是做好聘任授课服务。坚持特聘教授与高校双向选择的原则,积极做好聘用对接工作,落实教学服务保障措施,确保了2015年秋季开学后特聘教授按时上岗授课。全省45所普通公办本科高校聘请特聘教授323人次,校均聘请特聘教授7人次;76名特聘教授均有高校聘请,人均受聘4所高校。三是加强日常管理考核。结合山东高校实际和工作需要,起草和修订《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聘任及管理办法》《特聘教授工作考核及授课费发放管理办法》,加强日常调度,定期开展考核,充实调整名单,完善动态管理。截至目前,特聘教授到高校授课量累计已超2000学时。扎实推进思政课建设,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定期举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组织开展了思政课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启动实施全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山东师范大学等14所高校入选全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计划。高校师生普遍对特聘教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不能光吃,最好的方式是将之溶解到各种食物中。思政课涉及的内容,有的高度凝练,有的相对抽象,如果直接“端出来”,学生自会难以接受、吸收。老师肩上的重担之一,便是为学生们烹制一盘大餐,让其中“看不见”的盐分恰到好处,让学生食之有滋有味。前不久,一位80后思政课老师推送了一篇微信文章《答学生问: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接地气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入党历程,在收获“10万+”阅读量的同时,传递出坚定的理想信念。由是观之,上好思政课非“不能也”,关键是找对方式方法。
  山东各高校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关乎社会道德培育、价值观引领以及民族国家认同。广大青年思想活跃,正处于价值观形塑期,如果不能尽早让他们接受正确的思想,而让错误思潮捷足先登,那么国家的思想基础、社会的共同价值就会受到挑战。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所大学没有思政课,无非是形式内容不同而已”,探索并上好最适合中国的思政课,实现中国梦就会凝聚起磅礴的青春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