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养蚯蚓每亩年收入5万元,种药材每亩年收入近万元

梁山:林下产业化让闲置地变“聚宝盆”

2017-05-03 作者: 王浩奇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刘继华

  四月的清晨,鲁西黄河大堤旁的杨树林中,传来阵阵鸟鸣声,衬托出远离城市的静谧。成排的树林间穿过一道道土垄,翻一叉土,随着“呲呲”的声音,团团蚯蚓钻了出来。
  黄河流经梁山县25公里,沿线3个乡镇的速生林面积达1万亩。4年前,梁山县赵固堆乡王老君村的孟庆玉就开始琢磨要在这片林子下做点文章。先是养蚯蚓,每亩年收入可达5万元,如今又搞起了林下种药材,每亩年收入也能有1万元。目前,他的林下产业化面积已经达到了1500亩。
  杨树成林后,树冠繁密,林下地盘用于栽种难以构成产量;而用于畜禽养殖阳光又明显不足,且牲畜粪尿易“烧”死林木,林下土地很长一段时间“无用武之地”。孟庆玉发现,林下养蚯蚓不仅能提高林地资源使用率,而且树木生长与蚯蚓养殖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效应。
  树冠枝叶夏季可为蚓床遮阳控温,落叶为蚓床遮光保湿,腐枝烂叶为蚯蚓食料,树荫下空气较好,适合蚯蚓生存繁殖。孟庆玉介绍,蚯蚓为树木供应很多氮、磷、钾元素和生物菌肥,蚯蚓排出的二氧化碳可使树木光合作用加强,生长速度快。
  2013年,孟庆玉成立了梁山步步高蚯蚓专业合作社,开始养起了蚯蚓。梁山是重要的鲁西黄牛养殖区和食用菌养殖区,他用牛粪和废菌包作蚓床,能使蚯蚓生长周期最快缩短到1个月,相同生长周期内比其他蚓床种养出的蚯蚓个头大出三分之一。
  蚯蚓不仅可以作鱼饵,更有可观的药用价值。蚯蚓在中药中叫地龙,提取出的蚓激酶能够溶栓、抗栓,对心脑血管疾病、脑梗塞等有很好的功效。目前,他已与国内多家大型药企建立合作关系,蚯蚓供不应求。
  孟庆玉说,现在每天能出近2000斤鲜蚯蚓,每亩年收入2万多元。蚯蚓粪每年的亩产则可达50吨,按每吨500元的较低价格计算,每亩销售额超过2.5万元,效益比蚯蚓还要高。
  蚯蚓粪被称为“有机肥之王”,对植物有超强的肥效。而从孟庆玉基地中售出的蚯蚓粪多被用于种植西瓜、粮食作物等。“这么好的肥料用来种大田作物是不是有点浪费?”一天,孟庆玉突然冒出了林下用蚯蚓粪种药材的想法。
  “我的目标就是要在这片基地上建成一个完备的生态循环体系。”孟庆玉表示,林下种药材能充分发挥蚯蚓粪的肥效,并扩大生态循环圈。目前,他已在新流转的500亩林地种上了丹参。“第一年种丹参,第二年树冠长大了就开始种喜阴的蒲公英。”孟庆玉说,蒲公英也是一种药材,适宜在林下生长,它的根有抗癌的功效。每亩蒲公英产3000斤左右,晒干的蒲公英每斤10元,亩收入近万元。
  “养殖技术和销售渠道是推广的最大障碍。”孟庆玉说,虽然效益可观,但4年的时间,在他的积极带动下,周边的林下养殖、种植面积也只发展到2000多亩。在他看来,蚯蚓养殖技术难掌握、多零散客户是推广缓慢的主要原因。散户起步发展缺少资金,也加大了推广难度。
  此外,孟庆玉还准备建厂房对蚯蚓粪进行进一步加工,做成高端肥料,提高附加值。但在生产许可证申请、品牌推广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