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茌平探索“股权+债权”金融扶贫新模式

1350名贫困户变“股东”享分红

2017-04-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高凯凯 报道   由茌平县财政局驻小高村扶贫工作组支持建设的嘉实配套系肉兔繁育基地现场。
  □王兆锋 刘明明 杜军 报道
  本报茌平讯 4月18日一早,拿到齐鲁银行500万元的贷款授信,茌平县牧龙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山信心满满:“有了这笔贷款,牧龙不仅能把黑驴养殖基地做大,还有信心成为产业扶贫的示范基地。”
  牧龙黑驴养殖始建于去年,经过1年多的高标准建设,投入超过600万元,200头存栏母驴养殖期长,资金周转困难。贷款难担保难,董事长王明山为钱跑细了腿。就在这时,齐鲁银行和县扶贫办带着金融扶贫政策找上了门。
  “如果先期放贷给牧龙200万元购入200头母驴,2年后驴驹和驴奶的收入预计在560万元,利润率15%左右,市场好,风险可控。”齐鲁银行茌平分行项目经理翟庆建说,牧龙之前能主动招收贫困户员工,也是银行金融扶贫贷款的考察因素。黑驴市场需求大、利润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强等因素,让齐鲁银行看好牧龙。
  根据县里“股权+债权”的金融扶贫政策,齐鲁银行以3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5万元的贷款额度打包入股牧龙。根据评定级别,银行授信企业实贷资金总量上浮3倍的最高标准,预计总投放500万元贷款,牧龙则享受基准利率贷款的同时3年政府贴息,并确保贫困户股权6%的股息率。
  拿到扶贫贷款,牧龙就要对“入股”的32户贫困户负责到底,企业不管盈亏,每年按6%股息率支付每户3000元,股权长期持有。而企业贷款由县财政贴息,一进一出,牧龙的500万元贷款相当于仅支付不到2%的利息。
  “企业贷款难,贫困户致富难,特别是无劳动力、无智力、无赡养的‘三无’人群,更是难上加难。”茌平县副县长、县扶贫办主任张春兰说,“将贫困户专属的贴息贷款权,作为‘干股’打包注入能扶贫、真扶贫的企业,由企业来经营,贫困户不担风险还分红,两难变不难,双方受益。”
  自去年开始,茌平将贫困户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政策额度指标,作为一种“贫困专属权”或“扶贫小额信贷可获得权益”的无形资产,取得扶贫企业股权,协商确定股权股息率为6%,贫困户“负赢不负亏”且股权长期持有。同时,通过银行贷款优惠和财政贴息,按企业资金需求和额度量化配股情况,确定扶贫企业授信,形成银行对企业的债权,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实现企业稳定帮扶。
  为保障扶贫贷款真扶贫,该县对全县申请产业扶贫的企业,经过扶贫办、人民银行、承贷银行、财政局等部门筛选,企业按照信贷、担保、贴息准入规则,确定扶贫企业的授信实贷数量。如出现不落实扶贫责任的情况,取消扶贫企业各项扶贫优惠政策,银行收回贷款。
  张春兰介绍,茌平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99户,可以形成政策性许可的扶贫小额贷款额度指标2.45亿元。截至目前,已向扶贫办申请扶贫的各类企业135家,申请贷款需求6.1亿元,1350名贫困户坐享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