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角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2017-03-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程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首次正式提出“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国梦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在统一的,必然渗透在各项教育改革中。我们在这一视角下,来探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新的机会、新的思路和空间。
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先就高校音乐专业而言,首先暴露的是学生文化素质不高。艺考生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技能,文化课必然有所轻视,从而导致高考文化课成绩差,艺术生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也就低了下来。由此,却使艺考生们形成了一种“错觉”:艺术专业文化课要求不高。很多艺考生甚至会在高三上学期完全放弃文化课的学习而主攻专业课,待艺考结束后方才临阵磨枪补文化课。这也似乎成了一种“考学捷径”。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擦边考够文化课分数线,便侥幸如愿进入了大学校园,而学习的惰性和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已经养成,在校期间更是自然而然忽略了文化素养的培训。长此以往,造成个人综合素质的下降。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个人的梦,只有全面提高每个个体的综合素质,将“中国梦”与受教育对象个人的理想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我的梦”,“我们的梦”,“人民的梦”……所以,加强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文化基础,在注重学生提高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例如,课程设置上加大文化课程的覆盖面,增加选修课,并加强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出于兴趣来主动学习,并相应提高文化课的考查难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既有乐于探索的“好奇心”,同时也生出“敬畏”之心,学习效果才更好。“教育以人为本”,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提高其整体素质。
与强校交流合作,
致力音乐教育现代化

  “中国梦,强校梦”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共同夙愿,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强校,是必然的诉求。作为“中国梦”的应和,强校梦不仅体现在强专业、强学科、强师资上,更要在强交流上下足功夫,营造人才互动交流的教育环境。
  唤起青年人的“中国梦”,为青年人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文化引领,是高等教育之责。同时,高等教育当以坚守自己定位及责任的“强校梦”来丰实“中国梦”,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强教强校这一“中国梦”在高校音乐教育领域的达成,关键在于实现音乐教育现代化,难点在于实现音乐教育理念的现代化、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和所培养音乐人才的现代化,而这些,绝非是某一所高校某一个专业可以完成的。因此,加强与强校的交流合作,使更多的师生走出校门互相交流学习势在必行。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音乐教育国际化也是必然趋势,要创造各种条件加快高校音乐教育国际化进程,不仅国内院校之间加强交流,更要鼓励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外音乐高校、院系间开展各种项目合作,以培养国际化人才。
普及高校校园音乐教育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绝大多数是专业性的而非普及性的音乐教育,音乐类课程理所当然只在音乐院系开设,而其他院系似乎与音乐教育是绝缘的。很多对音乐感兴趣的非音乐专业学生,也只能通过仅有的几门与音乐相关的跨系选修课来获得零散知识。
  诚然,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并无需学习过多的专业音乐知识,而鉴于音乐在陶冶人、塑造人当中的重要性,还是应加强音乐教育的一般性“普及”。比如,可以在各高校院系均开设系内选修课程,如基本乐理知识、中外音乐欣赏等。另外,举办多种类型的校园音乐活动,让更多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参与到音乐中来,在实践中体验感受音乐的美和快乐。
  《人民日报》曾刊登《今日读诗学礼 明朝传道授业》一文,详细报道了山东大学的中华文化体验馆,该馆意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来者可奏编钟,学拓碑,识中药,“可亲可近可学”是体验馆的追求……这给我们很大启发,普及校园音乐教育,除了开设相关课程,也大可设立类似场所,哪怕只是一所小小的乐器馆,加以音乐专业的师生讲解、示范,感兴趣者皆可直接体验,让“可近可亲可学”也融入到普及校园音乐教育中来,不可谓不可行。
让更多师生
带着“音乐梦”走进基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教育先走一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当下教育改革,值得期待的几点中,“促进公平,缩小三大差距”尤显突出——教育部将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差距;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当前农村,有多少学校条件艰苦到连像样的乐器都没有,有多少边远地区的孩子从未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贫困也许是拦路虎,但国家已明确指出国家教育经费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比如在学生就业方面,就应鼓励学生深入这些地区肩负起普及音乐教育的使命。
  目前很多高校都有教师“支边”的工作,也有不少毕业生到农村边远地区任教。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很有必要将音乐“支边”列入议程,订立明确的计划和实施方案,鼓励引导大学生投入到基层中去,让更多的学生带着“音乐梦”走进教育,建功立业,人生出彩,为共同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