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创新研究生思政教育

“五导”完善“导师首要责任制”

2017-03-23 作者: 王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 原 
   本报通讯员 昌 兵 王庆荣

  日前,教育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在北京大学落幕,山东师范大学2014级研究生张一君团队摘得了全国比赛创意组一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这是山东省高校在全国研究生创新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给研究生最需要的教育”,是山东师大近年来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的做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立得住、扎得深,必须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工作做新做活做实,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有机结合,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表示。
当研究生导师,思政素养要强
  “各位亲,文艺沙龙喊你快到碗里来!”每个周末,山东师大2015级美学专业的硕士生董洁都会收到导师杨存昌教授发来的微信,她和本专业的同学们都会如约而至,到学院研究生活动室,师生共聚一堂,朗诵最美诗歌,畅谈人生理想。“在课堂之余,我们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把学生们凝聚到一起,通过研读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古典文学,引导他们修身立学,把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到中国梦的历程中。”杨存昌说。
  9岁就被医生诊断为“可能终生弱智或不会行走”的张九童,如今却攻读博士了。“是万老师不断地鼓励我,手把手地教我写文章,做学问,并经常和我探讨人生,给我播种一个又一个希望。”每每谈到导师万光侠,张九童难掩感激之情。近年来,他还连续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山东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能走这么远。”
  山东师大在研究生教育中实施“导师首要责任制”,规定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责任人,导师除了“导学习”还要“导思想”“导人生”“导科研”“导生活”。学校把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作为遴选研究生导师的重要条件和研究生导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作为研究生导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与导师资格挂钩,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厚度和张力。
发挥科研育人学科育人优势
  王建成最近好事不断,他是山东师大有机化学专业的博士生,一年当中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hem.Commun》上以第一作者连续发表了两篇二区论文,影响因子6.567,并将两项国家专利收入囊中。“是导师的严格要求和学校的科研平台让我如鱼得水,每天在实验室呆到凌晨也不觉得累。”王建成说。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阶段发展的看家本领。”学校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李效宽表示,“在思政工作中,我们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学科育人的长处,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实验室,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
  山东师大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出台奖励办法,构建学生、学科、学院、学校四级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激发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涌现出一批学术活动品牌,如以“治学·修身”学术论坛为品牌的院士大师论坛、青年精英讲座、博硕士学术沙龙等。近年来,举办各级学术交流活动、学术论坛300余场,研究生在SCI、SSCI、CSSCI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00余篇。2016年,4篇博士学位论文和9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获奖数量列全省高校第2位、省属高校首位。
构建线上线下思政教育“立交桥”
  “@稳姐,我年龄老大不小了,到底该不该考博?”打开微博,博士生导师徐稳收到了生物工程专业研究生“斯芬克”给她发来的信息。作为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师,徐稳的QQ和微信好友中,学生占了八九成,她坚持每天发一条说说,针对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困惑给予建议。“给研究生上思政课,更要用心,他们思想比本科生成熟,对社会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这也对思政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稳说。
  徐稳经常深入到研究生宿舍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她逐渐掌握了研究生对思政课的要求,在课堂上她呈现了大量案例,涉及到研究生的就业、考博、爱情、人生、家庭等。“上徐老师的课非常解渴,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在她的课堂上都找到了答案。”硕士生赵新说。
  课上课下联动,是山东师大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另一特点。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组织研究生以“弘扬核心价值观,践行青春中国梦”为主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2016年暑假,该校就组建了13支示范队,开展科技支农、教育扶贫、文化宣传、企业帮扶、社会调查、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足迹踏遍大江南北8个省区,参与学生达到学生总数的50%,13篇社会实践报告被评选为学校社会实践立项项目“优秀调研成果”,5人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互联网+”思维更符合青年学生的表达方式,更受年轻人喜欢。目前,山东师大有156个思政博客,26个思政微博公号,38个思政专题微信公众订阅号,78个各级各类网站……依托这些平台,开设“学习讲话”“研有言说”等一系列网络微课堂、微论坛、微活动,架起线上线下互动互联的思政“立交桥”,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臂,构建了“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感知、典型引导”一体化的核心价值观培育传播体系,为推进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