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新征程 建设新蓬莱

打造更具实力、更有活力、更富魅力的幸福新蓬莱

2017-02-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依托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壮大临空产业。
  △加快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中心城区做好提质扩容文章。
  △建设特色小镇和具备旅游功能的美丽乡村。
  △西港工业区致力打造工业经济高地。
  △滨海旅游经济核心区抢占山东“仙境海岸”制高点。
  △西部新城重点建设的西海岸文化新区招商工作启动。
  □董卿 耿义忠 高林 韩乃栋
  
  五年来,转调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稳步攀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8亿元,年均增长9.3%;公共财政收入突破31亿元,年均增长9.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由216.1亿元增长到453亿元,年均增长17.4%。
  五年来,统筹布局城乡发展,城市面貌显著改善。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两个一类开放口岸、龙烟铁路、蓬栖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在蓬莱集结,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呼之欲出。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同步推进,城区规模不断拓展,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初具规模。
  五年来,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理念,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累计投资40亿元,实施194件惠民工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520元和18366元,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烟台各县市区前列。
  五年来,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国家生态市、中国最美丽县、中国十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山东省长寿之乡、全省森林城市……一项项含金量十足的荣誉称号花落蓬莱。
  回眸蓬莱发展历程,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片土地深刻的巨变;展望蓬莱未来,更让人看到这里蕴藏的无限生机和希望。
  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把握转调主线,持续提升质量效益,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生态立市”战略,全力打造更具实力、更有活力、更富魅力的幸福新蓬莱。
转调提质建设“实力蓬莱”
  亮点采撷:
  近五年,“全域旅游”成效显著,年接待游客突破9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4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2倍和2.6倍,蓬莱成为全省第一个拥有2个5A级旅游景区的县级市,获全国唯一“海滨度假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称号;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引领高端,新建高端酒庄33个,编制了国内首个酒庄发展规划,产业总产值达40亿元、税收突破3.2亿元;海洋装备制造业企稳回升,年造船海工能力达到100万载重吨,年产值50亿元,成为山东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基地”。
  
  前景展望:
  增强实力,是建设新蓬莱的基础保障。
  “以高端高质为引领培植提升大产业,以全球化的视野运筹引进大项目,加快构建具有蓬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蓬莱市委书记杨原田表示。
  统筹规划描绘产业蓝图。全力壮大现代工业,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改造提升海洋装备制造、葡萄与葡萄酒、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工业,培育发展风电装备、清洁能源、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风电检测中心、中兴电力、宝塔LNG等一批大项目落户开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1年,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30家、超50亿元的10家。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推进“旅游+葡萄酒”“旅游+文化”“旅游+养老”“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培育西海岸旅游文化新区、丘山山谷葡萄酒生态旅游示范区、艾山休闲养生体验区、滨海主题乐园等重点片区,2021年之前,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突破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20亿元。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推动“现代农业”与“全域旅游”融合联动,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创建全国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特色小镇、农家庄园,把农高区作为现代农业走向高端化、精品化之路的重要支撑,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深加工方向发展。
  因地制宜筑牢产业根基。按照“一核两翼、多极联动”思路,加快构建产业导向明确、资源集约利用、项目集中集聚的发展格局。一核,城市滨海旅游经济核心区,依托黄金海岸线,着力引进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购物娱乐、商贸餐饮等产业项目,打造彰显蓬莱独特魅力的旅游集聚区,抢占山东“仙境海岸”制高点;两翼,东部经济开发区和西港工业区两大“飞地经济”承载区,充分整合土地、岸线、港口、交通等资源优势,加快设施配套,强化项目、人才、技术招引,打造工业项目的主阵地。多极联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葡萄酒特色风情区、空港经济区、侨梦苑,立足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品牌优势,按照差异发展、互为补充、联动提升的思路,打造极具特色化的多个经济发展极。
  有的放矢助力产业成长。深入开展“双招双引”,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型央企国企,加大招引频次和力度,聘请国内外一流专业机构,围绕八大产业、五大招引平台、人才技术、高校科研院所等策划论证一批重点项目对外推介。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化“百名干部联百企”活动,引导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通过设立过桥资金、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力争每年引进投资额过亿元项目30个以上,到2021年底,累计实现利用内资1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全面完成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552”目标。
改革创新打造“活力蓬莱”
  亮点采撷:
  1.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深度交融的“双招双引”活动,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全力推进,促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去年以来,各级领导干部竞相发力,累计拜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高端人才近5000次,成功在北京、上海,法国,韩国举办专题招商推介会等活动20多场次,新签约项目70多个,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人、“万人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等省部级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
  2.近五年,累计争取12个国家改革试点和24个省级改革试点,完成改革任务386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审批事项从717项精简压缩到266项,并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县级市在全国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金融体制改革,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16家,累计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融资性担保44.2亿元,16家企业在区域股权市场挂牌,4家在新三板挂牌。
  
  前景展望:
  提升活力,是建设新蓬莱的关键一招。
  改革创新是激活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蓬莱市将改革目光聚焦到关键领域,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提高政府执行力;财税体制改革,明确各镇(街、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市镇收入分配体制,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让农民得收益、能发展。
  激活创新动力源泉。抓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两个“动力源”,上下对接、良性互动。对上,努力争取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示范区、实验区等落户蓬莱。对内,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试点争创的主动性。重点围绕全域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等寻求新突破,抓好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等试点争创工作,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蓬莱模式”。依托开发区小企业和大学生创业基地、农高区科技创业中心等载体,积极打造一批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大众创新创业平台。发展壮大科技孵化器整体规模,提高孵化器的孵化效果和后续发展能力。到2021年,孵化面积突破2万平方米。
  培育改革创新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大力发展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产业,全面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强化品牌、专利、标准建设,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培育一批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具有强大研发能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到2021年,力争烟台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6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大力实施“产学研政”合作,争取引进一批国内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在蓬设立应用于技术创新的研究院、科技园、成果转化中心,打造改革创新发展高地和科学发展引擎,营造促进创新资源快速集聚、创新合力快速形成、创新成效快速凸显的发展环境。
城乡统筹描绘“魅力蓬莱”
  亮点采撷:
  1.“陆海空”立体化大交通格局形成。烟台蓬莱国际机场2015年正式通航,龙烟铁路正线铺轨基本完工即将建成通车,东西两个港口泊位和航道建设顺利推进,蓬栖高速全线加快建设,农高区环区路和艾山旅游通道竣工通车,成龙线完成拓宽改造工程,农村公路“网化工程”累计硬化乡村道路450公里。
  2.生态乡村建设硕果累累。在省内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全市村居累计投入15.5亿元,启动创建项目1671个,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累计评出67个“美丽乡村”和16个“幸福社区”,刘家沟镇获评全国特色小镇,马家沟村入选“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行列,省级旅游特色村达到10个。
  
  前景展望:
  增加魅力,是建设新蓬莱的生花妙笔。
  全面优化城市布局,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全范围提升城市品质,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打造精品城市。坚持开发保护并重,以历史为资源、以文化为动力,打造历史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生态共生的精品城市。以北部滨海地带为轴线,高水平开发利用海滨、海港、海湾,做优做美海岸风光带,彰显山海风貌之美;推进海绵城市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升水电气暖供给保障能力和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全力抓好龙烟铁路、蓬栖高速及连接线等建设,加快推进栾家口港10万吨级航道、东港客运码头等重点工程。
  建设特色小镇。把打造特色小镇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目标,用特色产业激活镇域经济发展,用特色文化提升综合竞争力。根据乡镇资源禀赋,因“镇”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东部突出临空经济城镇组团、西部突出临港工业城镇组团、中部突出特色葡萄酒城镇组团、南部突出临山生态城镇组团。同时,以打造提升刘家沟镇全国特色小镇为起点,探索培育一批旅游小镇、温泉小镇、马术小镇、渔家小镇、航空小镇,深入推进北沟镇、大辛店镇国家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建设。
  壮大村居实力。以“全域旅游”为契机,立足各个村庄不同的资源条件、民俗文化,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渔)家体验、果蔬采摘、山林休闲等特色乡村旅游,力争“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以打造成功的“美丽乡村”和“幸福社区”为样板,以8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为核心,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力争在烟台地区率先实现“全域美丽”;加快农村社区建设,采取村企共建、强村兼并、多村联建多种形式,五年内建成100个新型农村社区。
共建共享成就“幸福蓬莱”
  亮点采撷:
  4778户、8257人脱贫,40个省定贫困村状况明显改善;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4.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752套,改造农村危房2100户;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改造全部完成,创建“蓬莱市教育基金”,奖励中小学生361名……五年来,蓬莱市累计投资40亿元,实施了194件惠民工程。
  
  前景展望:
  追求幸福,是建设新蓬莱的根本宗旨。
  “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主动顺应群众所需所盼,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蓬莱市市长杨升岩说。
  坚守民生“底线”,实施提标扩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底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户全部脱贫;鼓励以创业带就业,确保每年新增就业再就业6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妥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探索建立保障性房源多元化筹建方式,继续实施棚户区综合改造,到2021年完成7500户以上。
  提升民生质量,满足群众需求。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扩大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强化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持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力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运营养老机构,加快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圈”全覆盖、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全覆盖;健全追溯、质量标识、查验等制度体系,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按照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求,推进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畅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构建和谐民生,维护稳定大局。全面深化法治蓬莱、平安蓬莱、和谐蓬莱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认真落实依法治市规划,深入开展“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基层组织综治维稳责任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夯实社会稳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