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巨变:滨州跨上新高度

2017-02-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秦皇河河畔居城
  △万达广场
  △国产新型导弹护卫舰——515舰正式被命名为滨州舰
  △2016年9月第二届中国古村镇大会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
  △吕剧《兰桂飘香》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惠民永安古镇旅游休闲区
  △港口开航,铁路通车,几代滨州人的“海港梦”“火车梦”终成现实
  △“滨新欧—滨州号”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使世界更快了解滨州、使滨州更好地走向世界
  △投资138亿元的北汽集团(滨州)零部件轻量化生产基地
  △滨州校园足球在全省创出了特色发展模式
  △2016乒超联赛开幕式在滨州奥体中心举行,马龙领衔魏桥创业俱乐部
  △公共资源玻璃房里的阳光交易
  △滨州高新区举办全国越野摩托车场地赛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后的乡村街道
  五年很短,只是历史的一瞬间;五年也很长,能够创造许多奇迹和辉煌——
  滨州港打开了滨州对外开放的海上通道,德大铁路结束了滨州不通客运列车的历史;
  沾化撤县设区,全市城区面积达到32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达到103.7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超过54.6%;
  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水、改厕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以12处居全省第二,代表山东迎接国家海河流域检查获第一名;
  成功跨入全国外贸百强市,有21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滨州;
  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大剧院和市民健身广场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鏖战正酣;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确定比全省提前一年完成任务;
  ……
  最近这五年,滨州市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在“六个更加注重”发展思路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各种复杂严峻的考验,以“争一流、上水平”的干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双双稳居全省第7位,开创了滨州发展进程中质量效益最好、转型升级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也成为滨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刘电辉 李志武 管林忠 李剑桥
  
  工作指导重大转变,“六个更加注重”发展思路、“争一流 上水平”工作总基调成为滨州科学发展、追赶超越的重要方向引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滨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抓方向、谋全局、议大事,准确把握上级决策部署与滨州实际结合点,与时俱进校正走向、完善思路、定位目标,努力使各项工作保持连续性、体现创新性。
  五年来,滨州市深刻领会贯彻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认真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解决了一大批制约滨州发展的问题;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时组织集体学习,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保上级重大决策在滨州落地生根;紧贴发展需要,开展了万名党员大轮训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学理论中长见识、强本领,进一步增强了理解领会力和决策执行力。
  在此基础上,滨州市不断丰富完善科学发展思路。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力争到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值‘六个翻番’,再造一个新滨州”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个宏伟目标,及时提出并逐步丰富完善了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坚持内涵发展;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坚持生态发展;更加注重科技人才,坚持创新发展;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坚持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坚持民本发展;更加注重依法治市,坚持规范发展的“六个更加注重”发展思路,用以引领全市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制定了滨州“十三五”总体规划纲要,确定了与全省同步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区域发展布局上,实施了“南部跨越、中部突围、北部崛起”战略,着力构建南北互动、充分发展、多极增长、多点支撑的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在重点区域上,实施了“沿海突破”工程,举全市之力加快北部沿海开发。
  2016年初,准确把握滨州发展处于“由小变大转强”关键跃升时期、转型处于“由量变到质变”重大历史拐点的阶段性特征,立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工作要求,滨州市及时提出了各项工作“争一流、上水平”的总基调,为助推山东走在前列贡献滨州力量、展现滨州担当。
  这些决策思路、工作部署、任务目标,凝结着新一届市领导班子的智慧,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滨州长远发展实际,符合全市人民意愿,实现了工作指导重大转变,成为指导滨州科学发展取得一项项丰硕成果的重要方向引领。
  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发展不断跃上新高度,“高效生态经济”的大道越走越宽广
  滨州的铝产业起步于电解铝,当初曾给人以高耗能、高污染的印象。但经过十几年的裂变式发展,滨州铝产业形成了“铝矿石—原铝—工业铝型材—铝精深加工制品”上下游配套的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实现了由“粗大笨重”向“高精特优”的华丽转身。截至2016年底,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氧化铝、电解铝、铝材深加工等涉铝企业50余家,各项产能达到2700万吨,分别占全省、全国的70%、15%以上。2016年,全市涉铝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2.5%。“十三五”期间,滨州市将打造5000亿级的铝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铝产业新型示范化基地。
  滨州铝产业的发展,是该市“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坚持内涵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走“高效生态经济”的典型样本。
  五年来,滨州市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当务之急、长远之策,强化引导、加快推进,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7:46.9:43.4,一产比例逐年降低,二产日渐茁壮,三产迅猛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高效生态经济”的大道越走越宽广。
  在工业方面,滨州市围绕纺织家纺、油盐化工、粮油果蔬加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等主导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打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发展不断实现提质增效,现已有规模以上企业1314家。2016年,魏桥创业集团以53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跃居世界500强第163位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全市还有4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8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500强。北汽集团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美国江森启停电池项目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
  在农业方面,滨州突出“四化”发展,加快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突破。全市粮食生产连续15年丰产丰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增长到372家,“三品”认证增长到406个;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滨城区、博兴县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邹平县、沿黄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渤海粮仓”无棣核心试验区成为全国棉改粮示范样板工程;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在服务业方面,加快推动服务业拓展升级,颐高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万达广场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落地,中海航母、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闲置资产盘活;文化体育、养老家政、教育医疗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明显,培育形成了狮子刘村、水沟村等一批特色旅游村;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等发展迅猛,“中国淘宝村”达到22个,数量列全省第二,博兴县被省商务厅确定为全省电子商务试点县。2016年,更是成功组织举办了第三届资本对接大会暨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项目推介会,签约资金1257亿元;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国淘宝村联盟大会、第二届中国古村镇大会和首届中国家长节,服务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大。
  更加注重资源环境,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让群众喝更干净的水、吸更清洁的空气、吃更安全的食品
  2016年,滨州蓝天白云天数达到232天,比上年增加37天。蓝天越来越多,市民越笑越灿烂。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滨州市位列全国健康发展城市第20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年来,滨州市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坚持生态发展,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在治气、净水、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使群众喝更干净的水、吸更清洁的空气、吃更安全的食品。
  生态建设的关键,在于紧紧抓住加快转调这个主线,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滨州市各级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严把项目环保关、能耗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决制止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上马,仅“十二五”以来,全市就有27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因不符合环保要求被拒之门外。
  围绕“生态滨州”建设和治污减排工作要求,滨州市加大环保生态修复力度,强化了区域污染防治治理工作。以迎接海河流域治污考核为契机,2013年印发《滨州市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方案(2012—2015年)》,下半年开始对潮河(秦台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2015年以来,又启动了新立河流域治污工程。在流域治污过程中,滨州市以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保障河流断面水质,新建了滨城区秦台河、邹平县六六河、博兴县麻大湖等24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基本实现每一个污水处理厂入河口都有人工湿地,在近海建设1个万亩芦苇湿地和4条百里生态长廊。在2011年、2015年代表全省迎接国家海河流域治污考核工作中,均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3年11月起,滨州市启动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334项重点工程精准治理大气污染,实施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机组共计96台,总装机容量1407.8万千瓦。根据《滨州市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2016—2017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将持续改善,比2010年改善35%左右;2018—2020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标,环境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50%左右。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力打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
  一边是总投资138亿元北汽集团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的建设热火朝天,一边是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元的电子商务如火如荼,新的发展空间培育出新动力,而发展新动力又开拓出新空间,为传统产业增效升级和人员分流创造了条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滨州市致力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激活传统产业沉淀的要素资源,逐步打造高端铝产业集群、新型化工产业集群、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纺织产业集群,全球高端汽车轮毂制造中心和汽车轻量化材料基地。为此,滨州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细化分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多措并举推动科技创新。
  滨州市特别注重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积极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主动对接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积极打造了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目前,全市拥有山东名牌产品90个、山东服务名牌11个,西王食品、渤海活塞荣获“省长质量奖”;拥有驰名商标19件,省著名商标112件。魏桥创业集团瞄准铝工业产业链高端,依靠每年3.67%的研发投入,不仅建成全球首条全系列600千安电解槽,还开发出拥有3项自主核心技术的国际先进生产线,生产国内最薄的易拉罐罐体材料;渤海活塞与军方科研机构合作,成功研发出了军用特殊车辆活塞系列产品,行业综合实力亚洲第一;滨化集团借助清华研究开发的技术,利用现有的氢气、环氧丙烷、氯气等化工产品,生产新型化工、橡胶材料。
  创新,离不开人才。滨州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培养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十二五”时期,全市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武汉理工滨州研究院、复旦大学滨州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高端研发平台落户滨州,打造省级以上人才平台载体291个,培养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0人、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3人。
  “十三五”时期,滨州市将继续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借助与中国工程院展开的全方位合作,尽力谋划产业转型、生态建设、创新驱动等战略性问题,重点加快推进三次产业融合联动、转型升级、集聚集约发展,打造好5000亿级高端铝产业集群、2000亿级新型化工产业集群、1500亿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1300亿级纺织产业集群“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全球高端汽车轮毂制造中心和汽车轻量化材料基地。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滨州市坚持向改革要思路、向创新要办法,积极破解城乡二元发展的难题,拓展完善城市发展框架,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城乡有机统一、功能互补的城镇化体系初步形成。
  滨州始终立足于生态建设,以“四环五海”为框架,突出“36桥、72湖、108园”等城市景观,打造了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地的城市生态特色。自2008年开始,连续9年、累计投入200多亿元,实施了以方田建设、水利工程、植树造林为主要内容的“林水会战”,林木覆盖率达到32%。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大剧院和市民健身广场等一大批配套设施相继投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先后荣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等称号,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6中国最干净城市排行”,滨州位列第6位。滨州人民正在享受着快速城镇化带来的福利。
  作为滨州城市发展一件里程碑意义的大事,2014年11月28日沾化撤县设区,由此全市城区面积达到3259平方公里,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启了新篇章。目前,滨州城镇化率达到54.6%,超过一半的滨州人成为“城里人”。按照规划,到2020年,滨州全市常驻人口将达到240万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滨州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人口聚集、创业就业、户籍改革、产业支撑、土地流转、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美丽乡村。自2013年开始,按照“硬化先行、净化紧跟、美化提升”的思路,全市连续3年、累计投资80多亿元,对所有5200多个村居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逐一推进农村公路“三通”、城乡环卫一体化、旱厕改造等工程,打造了路平地净、绿树环绕、环境优美的农村新貌。2015年,农村群众满意度列全省第三位。
  为夯实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根基,近年来,滨州市抢抓“黄蓝”两区和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而且打通了区域间互联互通的大动脉,有效破解了基础设施瓶颈,进一步增强了区域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特别是滨州几代人的“港口梦”、“铁路梦”圆满实现,极大地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发展成果群众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始终保持“向东部地区看齐”,民生事业创造出一系列“全省率先”
  2015年,滨州再次被表彰为全省民政工作综合评估优秀市,总得分和群众满意度均居全省17市第1名。这是该市继2014年之后,第二次实现总得分和群众满意度全省“双第一”。两项指标与民生息息相关,与民心紧紧相连。连续两年,两个“双第一”,明白无误地传递出滨州市民对民生事业发展的满意度。
  滨州虽然经济相对欠发达,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水平向东部地区看齐”,每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列出一批民生实事,努力提高全市人民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全市累计民生支出1019亿元,其中2016年民生支出262.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
  对民生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一系列老百姓多年盼解决而多年未解决的问题,都在近几年内得以解决。2013年,市委书记张光峰带头驻村帮扶,带动市委常委“联村为民”,一些落后村、难点村很快就修上了道路,通上了自来水。特别是全市69个建国以来从未修柏油路的村,修上了村庄大道。市长崔洪刚关注农村敬老院老人,亲自过问老人如厕这样的“小事”,推动实施农村敬老院改厕工作,2016年全市83处农村敬老院公厕全部“更新换代”,6000多位五保老人从此告别了“旱厕时代”。
  全面脱贫是当前民生事业的重中之重。滨州市自我加压,提出了“五年任务两年完成,到2017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研究制定了有劳动能力者全就业、无劳动能力者全兜底、有创业项目者全支持、子女教育培训全保障、大病医疗费用全救助的“五全”硬措施。在精准扶贫中,滨州市突出产业扶贫,大力发展特色果蔬大棚种植、畜禽特色养殖、光伏发电、电商、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累计实施扶贫项目748个,实现了596个贫困村“全覆盖”。2016年全市有7.2万人实现脱贫,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责任意识强烈,部门齐心协力,滨州市的民生事业创造了一系列“全省率先”:率先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率先推行起付线以上“全报销”医改制度;率先全面实施家庭医生与城乡居民签约服务;率先实现中小学校车全覆盖;率先设立特困家庭救助基金……自2012年起,农村低保标准一直位居全省前列,连续5年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到2015年,滨州市城乡居民收入达到33186元、13808元,分别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641元、878元。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由“十二五”初的2.74:1缩小到2.4:1,让困难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强力推动依法治市,中国阳光政府奖、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政府财政透明度全省第一等荣誉实至名归
  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是繁重,越需要依法引导和规范各种社会行为。基于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五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依法治市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达到了规范发展的新水平。
  滨州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依法治市进程的决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意见,完成了法治滨州建设的顶层设计;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和常务副组长的法治滨州建设领导小组,为全面推动依法治市在顶层架构上进行了升格;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制度,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尊法、守法、学法、用法已成为习惯。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是推进依法治市、建设平安滨州的重要实践。滨州市深入推进“四型五网六队”社会治理品牌工程、基层基础“五个一”工程、“五位一体”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重大项目网络舆情风险评估等机制,创新推出大调解机制、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政府买单式医患纠纷调处机制等一系列新举措。2013年5月,滨州市获得了“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
  在建设“法治政府”、规范政府权力运行中,2013年滨州市保留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精简为74项,精简幅度达到70%,成为全省保留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少、精简幅度最大的城市。2015年,又公布了市级行政权力清单,市直行政许可事项压减至321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取消,并于10月份正式运行中介服务超市。滨州市还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政府信息公开,市政府获得了首届中国“阳光政府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评“中国公共采购十佳最具公信力机构”和第三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而在“2016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市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中,滨州在全国295个参与者中居第15位、山东省第一位。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住制度治党这个保障,打造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滨州市坚决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坚持抓思想、抓管党、抓执纪、抓治吏、抓作风、抓反腐“六个从严”,努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积极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滨州市在选人用人方面,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并创新运用“大数据”理念,自主研发并不断完善“干部实绩考核管理系统”、“领导班子研判和干部适岗能力分析系统”,一个重干部实绩日常了解,一个重班子和干部情况综合分析,两个方面双向发力,努力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充分选出来、用起来。群众的认可也是选人用人的一个重要原则,滨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署名推荐、延伸考察、负面测评,让更多群众参与到组织选人中来。在干部考核方面,改进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出台《对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实行任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的实施意见》,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惠民生、得民心的事;制定出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容错免责”试行办法,激励干部大胆创新、干事创业。
  抓住制度治党这个保障,滨州市在农村开展以“党员集中活动、村务财务公开、村民(代表)议事”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议政日”活动,让党员通过党内民主程序解决党务,让村民通过村民自治机制解决村务;在机关,出台加强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责任体系建设、保障机制建设“六位一体”的机关党建工作规范为抓手,深化“金牌服务机关”、“党建工作示范点”、“共产党员示范岗”等创建活动,在市直机关实施“十个党委做引领、百个支部做标杆、千个岗位亮承诺、万名党员大培训”为内容的“十百千万”党建工程,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机关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工作标准化全覆盖。
  功成不必在我任,一张蓝图绘到底。跨上新高度、站在新起点,滨州正向着黄河三角洲上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生态美丽、健康幸福新滨州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