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金乡农村新鲜事:猪粪发电,一年省下30万

猪圈里蹚出生态循环农业

2017-01-21 作者: 王浩奇 报道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王浩奇 报道   1月11日,王丕街道办事处李楼村,养猪大户李忠振向记者介绍用沼液种出的菠菜。
  □本报记者 姜国乐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韩洪波 王 伟

  1月11日早上,气温低至零下3℃,金乡县王丕街道办事处李楼村,养猪大户李忠振的猪舍里却有24℃,小猪“嗷嗷”地叫着来回跑,好不欢实。
  “猪舍里用的全都是地暖。”李忠振指着猪舍地面说,地暖的热源就是曾经让他头疼的猪粪。不仅如此,李忠振在猪场里建起了沼气池,猪粪经过处理后,除了能产生沼气用于发电、取暖外,沼液还能作为肥料上地增产,干湿分离出来的干粪能作为原料生产出优质有机肥,形成了良性循环。
  2005年,李忠振开始在村里搞养殖。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二儿子李永利放弃青岛的工作机会,回家和父亲一起创业,养猪场也取名为金乡县永利养殖场。后来,李永利在猪场认识了同样学畜牧兽医专业的妻子,结婚后共同在猪场工作。猪场规模越来越大,李忠振又把在外地干金融的大儿子李永胜叫回来帮忙。就这样,李忠振全面统筹,永利和媳妇负责技术,老大负责外联、销售,李忠振的家族企业干得风生水起。
  目前,老李的养殖场已经发展到占地90多亩,存栏量1万多头,每年的出栏量达到28800头,年销售收入达6000万元。虽然有这么大的规模,但走进村子,几乎闻不到什么臭味。
  可在5年前,却不是这样的光景。
  和很多养殖户一样,到2012年时,李忠振的养猪场产生的猪粪已经堆满了猪场附近的沟沟壕壕。老李一边为下一步粪便的处理发愁,一边承受着村民们的各种怨声。
  “我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李忠振说。他当年投资80万元在养猪场附近建了沼气池和沼液储存池,并在猪场和农户田地之间架设了地下沼液管道。
  从猪场清出的猪粪首先进行干湿分离,干粪直接用于生产有机肥,液体部分则排进沼气池。经过发酵之后,产生的沼液储存进沼液储存池,作为优质肥料,免费提供给村民;同时产生沼气,一部分用于猪场的取暖和厨房,另一部分则用来发电。
  1月11日上午,沼气池旁边的一个小屋内机声隆隆,从沼气池引出一根黑色的通气管连接到机器上,沼气作为燃料,驱动发电机,经过变压,电流通过白色的电线直接输送到猪场的各种用电设备。
  “用多少发多少,每年光用电这一项就能省下30万元。”李忠振介绍,沼气池现在每天能生产1000立方米沼气,除了用于直接燃烧取暖等,90%用来发电。沼气发电是个新鲜事,为此老李专门跑到济南,在省能源站立项。现在,100千瓦的发电机,平均每天运转12小时,这样算下来,每年的发电量高达40多万度。
  在同样温暖如春的菠菜大棚里,村民李猛正在收菠菜。李忠振走上前,拔了一棵菠菜,又黑又亮,菠菜叶比他的手掌还大。李猛笑呵呵地说,“你看着这菠菜好吧,其实一点化肥都没上。全是用的老李提供的沼液,不光免费,肥效比化肥要好上好几倍。”
  李忠振在沼气池旁建了个8000立方米的沼液储存池,并架设了直通村民地头的地下管道,村民浇地时,沼液顺着水流就施洒到了农田里。老李的沼气池平均每天能生产30立方米沼液,目前李楼村3000亩耕地中,已有50%左右用上了他的免费沼液。因为肥力足,用沼液种大棚的村民一年能种出4季庄稼。
  除了沼气和沼液,干湿分离后的干猪粪产量每天也有5000多千克。这种干粪富含有机质,在猪场直接加工成上好的有机肥,装到比普通化肥袋子大一倍的袋子里,每袋只卖30元,很多客户上门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