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国内

2016-12-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精准扶贫看临沭


临沭:107个产业扶贫项目惠及贫困户6237人
  □朱孔正 于胜会
  
  今年以来,临沭县以实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为抓手,利用2649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撬动投资4298万元,着重培育一批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一批特色产品加工、服务基地,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07个,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6237人,助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立足优势,抓早抓好优选项目。加强“第一书记”和村干部的业务培训。依托柳编加工、脱水蔬菜等特色产业,选定主导产业。
  现场办公,联席会议制订方案。由县扶贫办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负责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合理划分,科学选定招标方式。对项目资金在30万元及以下的项目采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项目资金超过30万元的,县政务大厅开辟“绿色通道”。
  及时拨付,保证资金供给支持。镇街(村居)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由镇街经管部门及时拨付项目启动资金。项目建设过程中,再预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20%。
  加强督导,全程跟踪解决难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完善机制,确保贫困户真受益。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配股到户、参股入社、按股分红”模式,确保贫困户年最低收益不低于1000元;经营主体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收入不低于3000元等。纪委、检察院等部门联合成立4个巡察组,对扶贫项目进行全过程、全覆盖监督检查。
8299万元涉农资金助力脱贫攻坚
  □朱孔正 成籽青
  
  “一个大棚平均产量20000斤,一斤市场价2.5元,从每斤销售价中拿出1角钱用于帮扶贫困户,户均受益3000元。”临沭县蛟龙镇扶贫办主任汪富贵指着该镇后石门头村扶贫蔬菜大棚里的西红柿说。
  后石门头蔬菜基地总投资1692万元,规划面积500亩,一期流转土地300亩,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创业贴息贷款,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50个,蔬菜批发大棚1个。项目经营主体与后石门头村、烈疃新村30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
  今年来,临沭县整合涉农资金8299万元,集中用于贫困村扶贫开发和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打造公益性岗位实现“造血式”脱贫
  “打扫卫生不需要太多劳力,又不用出远门。”蛟龙镇烈疃村的贫困户李道松正在清理村庄沟渠和道路上的垃圾,每月可以领到500元的生活补贴。
  临沭县大力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对贫困劳动者实行过渡性安置。县人社局人资科科长王正操介绍:“明年我们将再开发60个扶贫公益性岗位,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帮他们实现尽快脱贫。”   (刘艳)
30个重点贫困村有了就业扶贫“政策包”
  近日,临沭县人社局在石门、大兴、店头三个镇组织召开就业扶贫座谈会,发放“就业精准扶贫政策包”。
  目前,临沭县已组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培训169人;认定并挂牌了第一批“精准就业扶贫车间”26个,吸纳安置贫困人口149人;通过灵活就业、自主就业等转移贫困人口就业304人;在30个重点贫困村开发保洁、保绿农村公益性岗位30个,全额安置贫困人口上岗就业。
  (胡丽苹 朱孔正)
扶贫加工送上门
  “俺娘俩就靠编小筐,一天挣二三十块钱。”临沭县白旄镇华山社区庞元英老人今年85岁,儿子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
  “我们拿出社区服务中心1000平方米做厂房,用2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购置设备,建设电商扶贫示范点。对于像庞元英这样的情况,就送货上门。”华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周志爱说。
  类似庞元英一样的贫困人口,该县共有11801人,道德扶贫、健康扶贫、扶贫资产收益分红扶贫等政策,已成为老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重要举措。
  (朱孔正)
幸福家园助“孝老”
  “这地方太好了,那两个护工都把饭盛好给我们,吃完饭还能看电视、拉拉呱。”谈起幸福家园日间照料中心,临沭街道西河口村87岁的高树举老人激动地抢着说。
  村两委成员禚保利介绍:“我们这个日间照料中心,对全村8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中午饭,全村70岁以上的贫困老人也可以来就餐,民政局每年给补助5万元。”
  该村还实施了道德扶贫,村委会与7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签订赡养协议,实现孝老爱亲全覆盖。
  西河口村发挥第一书记抓党建助脱贫的作用,通过多种帮扶举措,年底将实现12户33人脱贫,2017年将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朱孔正)
鲜奶吧里的脱贫梦想
  “生意好的时候每月能卖5000块钱的鲜奶,一年能有四五万的收入。”郑山街道南古新街村民杨同美利用5万元富民农户贷开了一家鲜奶吧。
  今年来,临沭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实现金融机构、评级授信、产业扶持全覆盖,为180户贫困户发放富民农户贷574万元,为31家经营主体发放富民生产贷22199.92万元,完成年度贷款任务的142.34%。
  (成籽青 张莲方)
62座光伏电站照亮脱贫希望
  “‘太阳能板’安上了,就在村委会房顶上,靠这些板一年能给我们这些贫困户一千块钱哩!”临沭街道西河口村村民张宝元指着光伏发电板告诉笔者。
  据了解,西河口村投资2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设一座25KW光伏电站。据驻村第一书记刘飞测算,每天可发电150度,一年可发电30000度,累计收益2.91万元,每年可为每户贫困户带来1000元的收益。
  今年来,临沭县共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62个,规划发电规模2609KW,总投资1879万元,帮扶重点贫困村58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55户,预计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        (刘艳 张玲瑜)
一户多策一人多岗提升脱贫成效
  “老伴身体不太好,我年龄也大了,出去打工也没人要,现在干这个活,不用出远门,每个月还能挣生活费,真好。”临沭县石门镇西石门社区58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瑞杰是村里的“环境卫生监督员”,每月可以领到500元补贴。
  除了干监督员一年能有6000元收入,今年在村里安排下,刘瑞杰还通过流转土地收入约1000多元钱,“农忙的时候我也去农业园里打零工,一年能挣2000元左右。”
  今年来,临沭县探索了“一户多策、一人多岗”模式,实施了务工就业扶贫等12种精准扶贫措施,降低了单一措施的脱贫风险,实现了全年1.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朱孔正)
“扶贫牛”助力精准脱贫
  “我现在的日子就靠这些牛了!”临沭县蛟龙镇前塘村贫困户张顺花的心里美滋滋的,因为这两年村里建起了肉牛养殖大棚,养的全是财政扶贫资金买来的“扶贫牛”。
  据了解,前塘村利用5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购买了64头肉牛,帮扶贫困户69户,2014年实现保底分红1865元,2015年保底分红865元。
  该县还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支持特色养殖。目前已有53户富民农户贷和2家富民生产贷,贷款272.5万元。
  (张玲瑜)


  □朱孔正 报道

  临沭县建立产业项目推进现场办公制度,逐个实地考察项目情况,科学选定主导产业。图为产业扶贫项目推进小组现场考察项目村立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