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综合

■寿光文化之星

周月文:书法神奇有真谛

2016-12-23 作者: 石如宽 戴玉亮 来源: 大众日报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周月文(左)与书法爱好者交流经验。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戴玉亮

  “成为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只是我书法追求的第一个阶段。我要用一生的时间来锻炼书法。”今年12月,刚成为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周月文说。
  周月文是寿光市上口镇南邵村人,生于1966年。他最初的文字熏陶是父亲写在门上的春联以及粮囤上的福字。周月文的父亲初中毕业,在村里干过会计、保管,是村里的文化人。“父亲写春联时,我站在一边看,看到一个个好看的字从笔墨里‘跳’出来,觉得特别神奇。”周月文说。
  初中时,一位齐姓老师黑板板书特别工整,周月文有意模仿。渐渐地,他成为学校里写字最好的学生,承包了学校里的黑板报。
  “那时,我很想有一个字帖,可是镇上唯一的书店也没有字帖。即使有,我也买不起。”周月文告诉记者。夏秋雨后,周月文喜欢在雨水冲出的平坦地面上用树枝写字。写完后,小伙伴们围过来看,周月文觉得很骄傲。
  因家庭贫困,又是家里的老大,周月文初中没有毕业就回家帮着父亲干活。如今,周月文还记得,在冬天的风雪中,自己和三叔用地排车拉着100个风箱,赶往沾化的情形。“每天赶45公里的路,风雪吹得脸生疼,脚上磨得起了大泡,晚上钻在车马店的秸秆中睡。一个风箱可以挣1元钱。”周月文说。
  忙碌的生活,周月文没有时间练习书法。后来,周月文在上口一家窗帘厂找到一份安装工作。1988年,周月文和同事去北京出差,游览故宫时,饱览了故宫的各种牌匾,欣赏各种册页的书法,购买了第一份字帖。“干安装到处走,给了我学习书法的机会。”周月文说。
  随后,周月文被公司派往济南办事处。在英雄山文化市场,他认识了济南的众多书法名家张弩、滕西奇、朱学达等人。“那时,拜师不需要学费,老师也都倾心相教,受益匪浅。”周月文说。
  忙完公事后,周月文就在床沿边,或者吃饭的小桌子上练习写字。
  1992年,周月文自己在济南成立公司,生意逐渐有了起色。工作之余,临帖、淘“宝”成了他的必修课。
  1997年,山东师范大学开办书画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周月文得知这个消息,赶紧去报名。4年下来,《楷书》《行书》《书法美学》《书法史》等15门课程都被他一一“啃”下来。2002年6月,周月文拿到书画专业的专科毕业证。
  “老师都是山东书法界的高手,手把手地教,进步非常快。”周月文说。
  近年来,为专心书法,周月文放下了手头工作,每日闭门苦练。“每天的工作除了练字就是读书,听说哪里的老师写得好,不论远近,都要前去拜访学习。”周月文说。
  每次看到好的教材和笔墨纸砚,周月文忍不住买回来。在外地学习时,常常买完之后发现回家的路费都被自己花完了。
  因为痴迷于书法,周月文失去了工厂扩张的机会,家人难免抱怨。“家里人不理解,我只能沉默。其实,很多人也不理解哲学家啊。对于书法,不能要求人人都理解。”周月文说。
  对于学习书法,周月文称自己是个“贼”。“每一次拜访老师,每一次参观展览,每一次与同仁交流,我都不放过任何一处学习点。我像个‘小偷’一样,偷偷学习他们的长处。”周月文告诉记者。
  周月文认为,学习书法就是一个慢慢修、慢慢养的过程,不能心急,方能将书法博大的精华慢慢吸收。“喜欢一回,痴迷一回,就要探寻到底,书法真正的核心是什么。”周月文说,“自古以来,研习书法的人不少,但真正流传下来的大家却屈指可数。像王羲之、颜真卿,我相信他们的书法定有真谛所在,这正是我应该追求和探索的。”
  今年11月,有人求写金刚经。在书写之前,周月文先找来三个版本的金刚经细细研读,理解透彻了再去练习书法。5700多字的金刚经,周月文写了22天。
  “创作时精神高度集中,情绪不能有起伏,保证一笔不跳。接头处要天衣无缝,否则不成。”周月文说。
  其实,行走在书法路上,周月文不止一次想过放弃,也曾暴躁地扔掉毛笔,踩上两脚。“写的字自己都看不中,但冷静下来,接着又拿起笔,对书法真是又爱又恨。”周月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