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文登人才“供给侧”驱动产业转调

一家企业“供出”40位博士硕士

2016-11-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任松高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张小寒

  德国戴姆勒公司需要一款高精度曲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烫山芋”交给了文登的天润曲轴。让戴姆勒公司没想到的是,天润不仅在短时间内突破了技术难关,而且提交的三个样件全部通过审核。
  攻克这道难题的领头人是天润自己培养的博士孙军。今年43岁的孙军本科毕业来到企业时,感觉县城企业没多大前途,曾动过跳槽念头。但公司先是供他读硕士,后来又供他读博士,如今他已成为研发部部长。“攻读这两个学位,不但自己没掏一分钱,工资奖金还一分不少,现在又给我提供了这么大的舞台。在这样的企业工作,心里踏实,脸上有光。”孙军说。
  企业出人、出钱,全包制培养,天润曲轴已经“自产”了4位在读博士,36位硕士,数量足抵高校一个班额。
  “在行业缺人才、‘挖角风’盛行的情况下,我们已经拥有了稳定的高端适用人才队伍,其中不少成了行业内的技术领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竞争优势和发展主动权。”总工丛建臣说。有了这支高端人才队伍,天润曲轴先后攻克了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增强抗疲劳能力及耐磨性、高加工精度等一系列技术难关,仅去年就获得国家专利43项,今年以来曲轴业务逆势增长20%,近三年新增销售额12亿多元,稳坐国内曲轴专业生产企业头把交椅。
  人才圈有多大,效益圈就有多大。供给侧改革,需要人才供给侧支撑。2012年,文登在全省率先实行徒弟得奖师傅跟着受奖的“专家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本土高技能人才培养链条。为疏通“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培养的堵点,2015年又推出“英才计划”,对高端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养、支撑人才聚集等展开系统部署,设立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给予重奖。
  政府领跑,带动企业接棒。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放手大胆使用人才,浑身解数培养激励人才,文登企业“高精尖缺”人才短板补足补齐。
  落地仅有4年的万图高分子项目,用植物提取物作原料研发生产的WT98增塑剂,解决了现有增塑剂产品有毒物质溶出这一世界性难题。而这占领新材料领域世界制高点项目的负责人阎建强,当时只是一个靠做化工贸易起家、又“半路出家”干实业的小老板。
  “手里的可支配资金就500万元,而研发团队开出的成果转让费高达600多万元。如果按常规程序,肯定拿不下来。”阎建强瞄准了四川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与他们深度合作,每年向实验室支付100万元研究经费、设立50万元的奖学金。作为回报,实验室全部科研项目由万图实现产业化。万图不仅以很少的资金引进了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而且相当于“分期付款”买下了“国字号”的大学实验室,拥有了世界级的研发团队, 与国际高分子材料顶尖技术实现了无缝对接——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人才与项目灵活互动。
  目前,文登拥有“千人计划”专家6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5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名,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1.8万余人,吸引“千人计划”专家许国昌、沈义俊、秦禄昌等10多位国内外专家来文登创办企业、转化成果。按照柔性引才策略,全区企业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80多个,与6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人才洼地成就产业高地。“十二五”期间,文登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