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驶入高水平大学建设“快车道”

2016-11-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刘珂珂

  日前,根据2016年ESI评价报告,济南大学是全球排名上升最快的大学。最新公布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全部22个学科中,济南大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济南大学入榜总学科增至4个,ESI学科数量处于省属高校首位。济南大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4个学科及排名情况分别是:化学全球754名,材料科学全球706名,临床医学全球1962名,工程学全球1241名。
  作为省部共建的综合性本科高校,近年来济南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驶入了发展“快车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的顶层设计,得益于学校的人才政策、综合改革的实施与“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定。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一号工程”喜获丰收

  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的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名单中,济南大学蔡先金教授的《简帛文学研究》榜上有名。这是济南大学首次入选《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也是本年度山东省唯一入选成果。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陆续公布,济南大学在两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喜获丰收,再创历史新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期间各类项目评审结果,济南大学共有65项获得立项资助,包含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面上项目2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8项,直接经费共计3059.30万元。立项数和资助经费数均创历史新高,位列省属高校第二位。
  在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评审中,济南大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0项,青年项目4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立项数排名全省高校第三,在全国排名第71位。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7项,立项数排名全国第98位。这两类高级别项目立项数双双进入全国前100名。
  截至2016年10月12日,本年度济南大学发明专利已获授权428件,居省属高校第1位。“十二五”期间,济南大学共申请发明专利2335件,发明专利授权676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39.4%、68.4%。发明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分别位居省属高校第1、2位。
  科研硕果,得益于学校对于人才的重视。济南大学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是“一号工程”的理念,培养与引进并重,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济南大学荧光探针与生物医学成像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林伟英教授,是学校近几年引进的高水平人才。短短三年间,其科研团队就在国际高水平刊物发表了5篇影响因子在10.0以上的研究论文,其中两篇影响因子达到了30.0以上。林伟英教授也获得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学校认真做好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中青年博士的引进工作,面向海内外广泛宣传,延揽优秀人才,仅2015年就引进校聘岗位及以上高水平人才或学科带头人29名。其中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人才,也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校三位教授喜获殊荣,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称号。
  学校注重做好优秀中青年博士的考察、试讲工作,严把进人质量关,2015年度引进青年博士39名。在引进工作中,优化学缘结构,注重引进在海外名校、“985”高校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其所占引进人才比例达到97%以上。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支持新进教师特别是优秀青年教师竞聘校聘岗位,济南大学还在教师岗位调整申报中特增设校聘学术新秀岗,受到广大青年教师的广泛支持。此岗位允许35岁以下青年教师申报,每年为入选者提供3万元的学术新秀岗位津贴。经过审核,共有78人入选学术新秀岗。
  自2007年起,认真布置、精心组织山东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的申报与管理工作,学校每年还划拨专项经费100万元,用于资助20名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充电”。受资助人员通过在访学期间与高水平院校及本学科国内及国外的学术大家的合作研究、广泛学习,了解和掌握了最新的专业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并在访学后继续保持与访学导师及访问学校的联系,为本人以后的工作及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实施《济南大学学科方向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要求人才团队建设要围绕学校学科发展战略目标、学科规划和国家重大需求。在此基础上,济南大学成立了10个独立运行的科研平台。
  2014年济南大学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目前,学校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入站博士后工作人员21名,科研流动站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学校一直关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做到尊重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和引进人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2005年开始,学校每年从在职职工工资总额中拿出2%左右(大约200余万元)的经费作为职工继续教育的专项经费,用于学校教职员工(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历、学位教育和国内短期进修、访问、学术交流等。从2013年起,学校每年暑假为新进教师开设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班。
学生创新创业凯歌高奏
——凸显制度设计杠杆的力度

  在2016年“创青春”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济南大学6件作品获金奖并全部推荐参加国赛,再创历史新高,学校获得“优胜杯”,满额推荐6件作品参加国赛。
   优异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大学生的创新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济南大学花大力气、下大投入抓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从组织机制、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硬件保障等各方面对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给予了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持,使得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在政策支持方面,学校根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最新精神以及工作的最新进展,不断修订学生科技创新奖励文件,进一步明晰了奖励方式,明确提出把学生在创新活动方面取得的成绩作为研究生推荐免试的重要参考依据;加大了对于“挑战杯”“创青春”等高水平赛事的奖励力度,科创奖励最高奖项由之前的学生团队和指导教师各奖励2万元,提高到各奖励6万元,其他奖项也相应提高。
  学校近五年来不断追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经费投入,从2011年的47.7万元追加到2015年289万元,年均增幅达到了66.28%。同时,学校明确,要努力将创新创业的资金运用到每个学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受更多的益。
  纵观近几年济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在内涵上做提升,形式上做创新,资源上做整合,参与面上花心思,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覆盖率不断扩大,每年参与学生3.6万多人次。五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活动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828项,其中国家一等奖43项、二等奖114项。1个团队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名学生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2011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专项竞赛二等奖1项。在201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取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交叉创新奖三等奖1项,累进创新奖三等奖1项,总成绩排名全国第78位,学校荣获全国优秀组织高校。在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中,学校取得全国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总分位列山东省省属高校第一名,驻鲁高校第三名。五年来,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29项。
  在2012年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济南大学学生获国家铜奖1项、省特等奖3项,省级特等奖及入围国赛作品数量均居省属高校第一位。在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中,济南大学获得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项,金奖数量并列全国第21位、山东省第1位,总分290分位列全国高校第37位,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组织单位。
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扎实走好每一步

  济南大学在综合改革方面大胆探索,敢为人先,目前已经进入全面落实阶段。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远景目标的措施和手段,“十三五”规划是对未来五年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部署,是不断深化综合改革的阶段性安排和目标具象化战略,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在综合改革精神的指导下,济南大学在纵向上形成了以“十三五”总体规划为顶层,以11个专项规划和部门及单位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全面承接和部署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在横向上研究制定了校院两级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人力资源建设、资源配置、目标管理考核等5个方面的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统筹综合改革和“十三五”发展各项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既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又与时俱进、敢闯敢拼。
  济南大学注重点面结合,有序推进综合改革:
  注重深化校院两级管理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将专业技术岗位评聘权、人员招聘与考核权、绩效工资和津贴分配权、办学经费支配权等下放学院。
  注重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制定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50项措施。积极构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全面实施“三全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深化完全学分制改革,探索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任课教师的机制。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力争每位在校生至少参加一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注重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深化全员岗位聘任制,实行分类管理与考核,建立“大工作量”制,鼓励和支持教师向自身优势方向发展。建立专业技术岗位评聘绿色通道,出台“龙山学者”聘任办法,探索试行终身教授制、延聘返聘制。打破管理人员发展的“天花板”,积极推进职员制改革。探索非事业编制人员同工同酬、同等发展机制。
  注重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改革。用好省部共建的政策资源,发挥综合性学科优势,建立与外部组织良性互动机制。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建立绩效考核与资源分配联动机制、资源共享机制、成本分担机制。拟建设20万平米左右的教学设施和学生宿舍,提高教学保障能力。
  注重实施目标管理与考核改革。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规划,把任务转化为目标体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相关单位,营造单位目标与学校目标相统一的工作与管理环境。通过竞争激励机制,压实责任担当,促使各部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积极主动谋求目标实现。
  济南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从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人的解放、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个根本点出发,以挖掘学校内在潜力、内在资源和内在创造力为重点,重新规划和整合教育资源的配置,激发和凝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内生动力,力求进一步破解深层次发展瓶颈,释放政策、体制、模式等创新的红利,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大引擎动力。
“十三五”发展规划有序推进
——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学校在全面分析“十二五”时期发展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学校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入借鉴国内外高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十三五”时期,学校将继续坚持“一二三四”中长期发展思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师生成长与学校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全力推进教育质量工程、全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力建设内部治理体系、全力加强党的建设,为跻身国内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的战略目标定位是:到2020年,建立与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相适应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有特色的国内知名高水平大学发展格局,1-2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行列;到2030年,综合实力排名进入全国前100名,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1-2个学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学校坚持内涵发展,围绕建设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目标定位,加快发展,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格局初步显现。“十三五”发展规划正有序推进。
  济南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有序推进,对引领“十三五”时期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正在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发展激荡梦想,岁月砥砺峥嵘,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没有“终止符”。济南大学决心以更加开阔的眼光、更加非凡的气魄、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大力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为推进山东省的经济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智力与人才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