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植“桐”引“凤”来聚才促发展

魅力济南,打造人才聚集地

2016-10-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北京果类蔬菜首席专家王树忠(右一)在“济阳现代农业示范园”专家工作站指导工作
  △德国专家司为公(中间)在中国重汽集团现场指导生产
  △市供排水监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饮用水安全保障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开展技术讨论
  △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博士梅敬成(左一)领导开发了全局精确整体变形等10余项核心技术及软件
  △外国专家与高新企业洽谈合作
  △高技能人才在济南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展示绝活
  △济南市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国务院特贴专家朱薇薇在章丘市基层卫生院义诊
  △全国技术能手于伟被誉为模具专家
■核心提示
  今天(10月13日),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外国专家局)、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2016海外高端智力(外国专家)泉城行”活动正式开幕,洽谈围绕济南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心任务,突出“融海外智力、促济南发展”主题,这又将成为济南广撒英雄帖、招商引智的一次盛会。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围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近年来济南市人社局聚力改革创新,营造人才引进、培养的良好环境,如今济南已呈现出人才层次高端化、人才来源国际化、人才布局合理化的特点,并取得了一批突破发展瓶颈、填补省市空白的成果,泉城正逐渐成为智慧资源的“聚宝盆”。

  □禹亚宁 毛可超
  
种下政策梧桐树
引来海外“金凤凰”

  6月29日,山东首个特高压工程——锡盟至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山东段正式竣工投运,山东电网全面进入特高压时代。而该项工程中,济南变500kV组合电器(GIS)项目正是由山东电工电气日立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生产与安装的。时隔一周,7月7日作为山东唯一1100kVGIS生产制造厂家,该公司再次中标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工程中青州换流站1100kVGIS项目。
  山东日立高压开关公司能够在特高压领域突飞猛进,来自日本的大森莊司与其团队功不可没。1100kV是目前世界最高电压等级,1100kVGIS技术则是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然而引进容易,领悟难,引进该项技术后如何更好地消化吸收,使之适合国内电网运行,成为摆在山东日立公司面前的大难题。2014年2月外国专家的大森荘司的到来,正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来华后,大森荘司引进逸见博士等国际知名专家组建全新研发团队,主持研发了1100kV高压GIS制造技术,让山东日立公司迅速跻身世界特高压制造行列,产品也由之前的超高压等级覆盖至特高压等级,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还远销日本、伊朗、阿曼特、美国、泰国等海外市场。而由其团队推动获批的山东省特高压GIS工程研发中心,更是成为省内唯一特高压开关GI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济南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如今,大森荘司已经融入了泉城生活,每天上班在电梯中和邻居打声招呼,闲暇时间打打自己喜欢的高尔夫,最让他开心的是济南的日式料理越来越多。回忆起当初来济的初衷,大森荘司说正是济南开放、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让他最终选择了这里。
  种下政策梧桐树,引来海外“金凤凰”,在济南,像大森荘司这样的外籍专家越来越多。今年3月刚来到济南圣泉集团的佩德罗·欧桑纳告诉笔者,虽然到济南仅有半年已经感受到泉城的热情,自己也已做好准备,与家人开启一段美好的中国生活。而已有超过20年的专利事务实践经验的他也将全面负责圣泉集团专利和国际合作事务,推进生物质石墨烯等产品的全球化专利布局。
  近年来,济南市人社局以“国家外专千人计划”、“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引领齐鲁”、“智慧山东”等项目为载体,大力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结出累累硕果。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济南共实施引进外国专家项目177项,引进急需、紧缺的高端外国专家898人次,选派96批共916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赴国(境)外培训,来济工作或开展交流合作的外国专家总数达到1.1万人次。同时,全省首家省、区、市共建的引智综合试验区和引进台湾人才智力试验区也在济南落户,此外,新命名1个国家级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5个省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2名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9人荣获“齐鲁友谊奖”、29人荣获“泉城友谊奖”。
  数字的背后是济南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的满满诚意。“十二五”期间,济南市紧紧围绕新材料、生物制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实施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和重点项目共76项,累计投入国家、省、市三级引智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解决各类技术难题500多项,推动自主创新取得新技术、新产品120项。其中,山东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引进“外专千人计划”专家濮必得博士,建成自主可控的存储器设计与封装测试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华天软件引进高端外国专家梅敬成博士,开发出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三维CAD/CAM软件系统SINOVATION,不断涌现的突破性成果已成为济南人口中引以为傲的故事。而第七、第八届“海洽会”的承办更给泉城带来了难得的好机遇,两届会议济南市共邀请299名海内外高端人才到会洽谈,发布需求信息1548项,对接成功624项,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不仅“引进来”,还要“扶上马”、“送一程”,不断优化完善引智环境才能留住高端人才。为此,济南市先后印发《济南市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济南市引进国外智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积极推进“泉城高端外专计划”、“台湾特聘专家引进办法”等创新政策出台,并推出了外国专家定期联系、上门服务、逾期提醒、预约服务等4项服务措施,“十二五”期间,济南市累计办理来华工作许可778件次,外国专家证1805件次,此外,高端外国专家健康体检、游园证发放及建言座谈会等特色活动也让“洋专家”尝到了异国他乡的温暖。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海外高端人才进得来,更待得住。
  未来,济南市在海外高端人才引进的步伐将更加成熟稳健。近日,“泉城1111”人才支撑计划发布,其中泉城高端外专行动计划提出,将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引进高端外国专家50名,实施外国专家项目100项。对引进的泉城高端外专项目(含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给予年度最高50万元的资助,最多连续资助3年。获得国家、省级重点外国专家项目支持的,可给予最高1:1的配套资助。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济南首次荣获“2015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称号,成为老外眼中最有魅力的城市之一。而济南不会止步,将以更开放的城市形象,更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精准地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华工作,建成属于济南的世界智库,助力泉城创新发展。
打造高层次人才创业平台
圆“海归”报国梦

  “虽然出国十几年,可作为中国人,依然情系在祖国身上,总想学成归来倾尽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医疗事业作贡献。”2013年,在哈佛医学院工作近10年的吴训伟终于圆了自己的报国梦,带着国际最先进的皮肤干细胞再生技术落户济南,开启了创业之旅,并于2014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扶持海外留学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是济南人才引进的“重头戏”,像吴训伟这样的“留字号”创业者还真不少。2012年,在加拿大呆了15年,参加过我国20多个核电站建设工作的李苏回到家乡济南,创办了山东省唯一一家从事核电最高安全级别(1E级)产品及系统研发的公司——美核电气,4年的时间公司蓬勃发展,今年11月即将完成挂牌上市。
  高层次人才创业梦的生根发芽,离不开政策的阳光和生长的土壤,近年来,济南市积极创新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不断强化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完善的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成为吸引海内外人才泉城逐梦的最强磁场。自2009年以来,济南市组织实施“5150引才计划”,先后出台了“3+1+6”系列引才政策文件,提出引进“百”“千”“万”三个层面创新创业人才,并设立了每年规模1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引进人才的创业资助、科研补助、待遇补贴、住房安置、引进奖励等。
  今年,泉城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再度升级。济南出台《关于实施“泉城双创”人才计划的意见》,提出深化提升“5150引才计划”,从2016年起,用5年时间面向海内外重点引进并择优支持300名(个)左右“高精尖缺”领军人才(团队)。对入选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的团队,市财政支持最高可达1000万元,对入选人才支持最高达500万元。此外,引进人才创办企业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2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的,依据研发投入还将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产品研发创新扶持。对全市产业发展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具有重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顶尖人才(团队),可给予最高5000万元特别支持。
  有了政策帮扶,济南市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创业计划的落地生根提供优良的土壤。结合“齐鲁人才特区”建设,济南市在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载体“四个百万”,即100万平方米孵化器、100万平方米加速器、100万平方米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区、100万平方米国际社区建设工程。如今,160万平方米的齐鲁外包城、23万平方米的“5150”人才大厦、85万平方米的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和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已经投入使用,济南药谷产业园也已初具规模。而在济南创新谷中45万平方米孵化器、72万平方米加速器以及清华紫光科技园、中欧科技园等特色园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除了场地资源,济南市还建立起大型仪器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等开放式公共资源共享平台。高新区累计投入13亿元建设了国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软件技术测试、量子通信、卫星通信、数字媒体等9大专业技术平台,全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体系,为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扶持,最终还是落脚在贴心、便捷的服务上,营造出拴心留人的环境。针对创业初期“水土不服”的尴尬,济南市人社局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在工商、质检、税务、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其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极大地缩短了创业启动周期,加快了创业孵化进程。
  优惠的政策,优质的平台,贴心的服务,让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在泉城汇流。自2009年以来,济南先后8批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411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4名,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59名,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4名,聚才总量初具规模。
  聚才创新带来发展力量,振奋人才的创业故事不断涌现。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刘志宏,创办了济南概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大容量高精度晶体管级高速仿真器ProSim-FS”,填补了集成电路设计领域超大容量高精度晶体管级高速仿真器的空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彭立增创办的济南爱思医药有限公司,采取“市场—科研—生产—市场”一条龙滚动发展战略,2014年销售收入已突破3500万元。如今,济南市创新创业人才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06亿元。2015年同比增长165.8%,近三年平均增长率为90.2%,撬动吸引各种投资37.37亿元,财政资金放大近21倍。高层次人才正成为济南自主创新与产业提升的重要力量,占领高科技领域的世界前沿,让济南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创新体制机制
万名“金蓝领”夯实泉城发展基石

  近年来,泉城济南崛起了一支“金蓝领”队伍,他们工作在一线,却以一门独创的绝活,不懈创新精神获得社会的尊重。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车身部钳工高级技师于伟就是这样一位好技师,他自创的“精快研配法”,取代了原有使用红丹粉多次开合模研配的落后方式,具有研配精度高、研配速度快等特点,使工作效率整整提高了一倍多,自行设计研制左右车门包边机更是将一个车门包边的时间由8分钟缩减至0.67分钟,此外他还锻炼出“见件知模、见模知件”的行业绝活,取代了原有拆卸部件方可修复模具的费工费时的老旧方法,快速、精确地解决了产品易拉裂等问题。凭借这份好手艺,于伟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国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首席技师、突出贡献技师、山东省机械行业首席技师、济南市首批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并被聘为山东省技师学院“客座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没想到我们一线工人也能称为‘人才’,受到社会关注。”从20多年前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钳工到如今荣誉加身,于伟说政府对高端技术人才的越来越重视是他最大的感触。
  建设现代泉城,不仅需要引进高端人才,技能人才培育也不能落后,一直以来,济南市人社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表彰奖励等环节,不断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模式,培养了大批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为人才强市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不断创新选拔奖励工作机制,济南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00年,济南在全国率先出台《济南市高级技能人才奖励办法》,2009年在全省率先设立了首席技师工作站,2013年,济南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技能成果管理的通知》并于2014年评选出首批技能成果,各类选拔奖励机制的建立,使得高技能人才数量不断增加,大批优秀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推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则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另一亮点。济南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机制。“双定”制度、启动“双选”制度、“双进”制度等创新方式,更是充分发挥出学校老师理论知识丰富,工厂师傅技术技能突出的优势,共同开展一体化教学。自2004年起,济南市在全国率先实施“泉城金蓝领”项目培训,财政给予一定培训补贴,针对企业生产一线40岁以下青年技工,采取院校与企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经过规定学时的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地调动了技能人才立足岗位、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除了体制机制创新,济南市连续21年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为技能人才展示职业培训成果,促进技术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更打通了技能竞赛成才通道。搭建首席技师发挥作用平台,让最好的技师发挥最大的作用,2009年,济南率先在全省制订出台了《关于在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工作站的意见》,并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中烟公司济南卷烟厂、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和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了全国、全省第一批首席技师工作站,全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支撑平台。目前,已建成首席技师工作站25家,在充分发挥首席技师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为技能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骨干。
  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济南培育了大批技能人才,他们正成为泉城跨越发展的基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数93.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7.18万人,占总数的29%,中级工36.55万人,占39%,初级工30.17万人,占32%;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中华技能大奖2人,全国技术能手12人,省首席技师57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产业技能类)2人,市首席技师222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省首席技师工作站5家,市首席技师工作站25家。